从照射到靶机断裂,总共只了15.8秒不到16秒。
这个结果非常的完美。
这代表着今后照射到弹道导弹的弹体后,也能在16秒左右就将弹道导弹烧出一个洞,然后弹道导弹就不能保持平衡,从而偏离弹道或者直接断裂了。
“记录好数据,准备第三项实验。”宋裕民看了看手表,时间来到了晚上9点27分,还有3分钟,第三项实验就要开始了。
“收到。”
此时孟加拉湾靠近缅甸海岸一侧的上空,一架在统一战争时缴获的c47运输机,正在2千米的高度盘旋。
它就是第三项实验的靶机。
这个实验是验证一下哨兵1号的激光炮,在将来对付巡航导弹时是否有用。
这么一款性能逆天的激光炮,将来如果仅仅是用来预防弹道导弹,就有点浪费了。
毕竟弹道导弹一般是核战争来临时才有可能发射,其他时候只有零星的试验性发射。
而巡航导弹,反舰导弹等低空大型导弹,就有可能是今后常规战争中经常亮相的武器了。
如果这款激光炮,在对方低空目标时也能起效,那就太好了。
不过海拔越低,空气密度就越大,对激光能量的损耗就越大。
并且在浓雾天,雾霾天,那激光能起到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
不过到底会削弱多少,还是实际测试下比较好。
好不容易有这么个时间窗口,错过了之后,就很难再有了。
所以那架原本是缅甸前政府从美国手里收回来的破烂c47,就被用来当做低空低速的目标了。
此时哨兵1号已经快到新加坡附近了。
9点30分整,目标数据传输到位后,高能激光立即发射出去。
在缅甸海上空,如果位置合适,并且有人抬头看天上的话,可以看到一根紫色光柱从天上斜向西北方向插下。
那光柱还在不断的移动,那是哨兵1号卫星的位置在快速的向东飞去,所以光柱与海平面的夹角也越来越低。
一架伴飞的y1飞机上,那名全解阵的资深驾驶员,就看到了那根从天而降的紫色光柱。
虽然在起飞之前已经被告知了即将看到的景象,但是看到这种奇景,还是大受震撼。
光柱到了低空时,直径已经接近1米了,所以就跟孙悟空的定海神针一般,只是颜色是紫色的。
那是原本的紫外高能激光,在跟空气接触后,波长变长呈现出的紫光。
光柱一开始只是擦着c47的机腹射过去了,1秒钟之后,光柱上移了2米,对准着机体侧方的那处经过改造了的位置。
改造的部位用到的蒙皮是此时巡航导弹常用的材料。
这么做是为了得到更真实的实验数据。
y1的驾驶员就在1公里外看着那紫色光斑在c47上游移。
光斑所经过的位置,一股股烟雾升起。
那是巡航导弹的弹体材料被激光不断的气化了。
不过一直过了30秒,c47靶机还好好的,光斑经过的位置没有出现破口。
这一幕被y1上的镜头记录了下来,回传到了密支那的地下指挥中心。
“报告,30秒打击结束。”
“报告,靶机目标位置没有烧穿,靶机已按预定方案返航。”
“报告,靶机上的光强探测器显示,功率只有0.5兆瓦。”
一个个参与计划的人员将情况陆续上报。
宋裕民得知靶机没有被烧穿,还是有点遗憾的。
这说明这款哨兵1号搭载的20兆瓦激光炮,在对付低空的目标时,还是力有未逮的。
不过也还好,今后随着全解阵的激光研究团队的不断研究,更大威力的激光炮一定能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到时候就可以更新这些前期发射的哨兵激光卫星了。
他将三次实验的内容整理出来,然后通过保密频道上传到中央电脑,并把结果告诉给了王建昆。
然后回到地面休息。
明天他还要陪伴国内来的3位航天方面的专家,所以还是得养好精神,不能随便被他们套走一些保密资料。
王建昆收到宋裕民的汇报,对第三项实验结果虽然有所预料,但是还是有点遗憾的。
不过他很快就调整了过来,因为还要一系列的研究需要他全力投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