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烟雾在光斑区域产生了。
那是卫星表明的防护材料被高能激光气化了。
随着光斑的持续照射,烟雾越来越多。
卫星的轨迹渐渐的有了变化。
那是它的重量在不断的快速降低,结构也失去稳定,所以不能维持原来的轨道了。
15秒左右,视野里的那枚靶星突然碎了。
一片太阳能帆板带着一小部分卫星的主体结构脱离了靶星,同时还有大量的小碎片从破口处飞出。
第18秒,另外一部分接着破碎,整个卫星已经不成样子了。
碎片因为结构和重量各不相同,都离开了原来的轨道。
光斑也消失不见了,只有某个瞬间,有小碎片闯入原来的轨道,然后在视野里快速的消融气化。
30秒整,哨兵1号上的激光炮关闭。
侦查卫星调节了下焦距,尽量把更多的碎片纳入观察视野里,好为地面人员提供更多的分析素材。
“激光炮怎么样?冷却系统工作正常不?”宋裕民在结束激光打击试验后,第一时间询问起激光炮的冷却系统工作情况。
20兆瓦的激光炮,在工作时会瞬时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必须在冷却系统的工作下快速的排走。
如果冷却系统有故障,那么激光炮肯定是要坏掉的,那么实验也就不能称之为成功了。
“报告,冷却系统工作正常,激光炮各传感器回传的数据显示都在设计范围内,5秒之后就能再次发射。”
听到另外一位测试人员的回答后,宋裕民终于放心下来。
到目前为止,这门激光炮的实验结果都很完美。
不过还需要完成另外两项测试,如果还是成功,那就代表着这款天基反导卫星可以定型了。
“那继续第二项,70公里高度拦截测试。”
“收到。”
此时,毛里求斯以东80公里的洋面上空的4万米高空,一架王建昆特制的靶机,正在自动驾驶系统的控制下,由西南方向往东北方向行驶着。
它是用来模拟弹道导弹起飞段的。
王建昆为其安装了一台旋转爆震发动机,使其速度能达到10马赫,飞行高度能跃升到距离海平面80公里左右。
它的起飞基地是位于莫桑比克的非洲主基地。
在自身的机载计算机以及通信卫星,导航卫星的信号指引下,先沿着南回归线飞。
越过马达加斯加岛后,再折向东北方向。
9点20分,它的高度来到了50公里,距离毛里求斯120公里,速度6马赫。
天上的另外一枚侦查卫星也将镜头对准着这架靶机。
9点25分整,只见屏幕的视野里。
灰黑色涂装的靶机机头后方的蒙皮上,一个30厘米的光斑突然出现。
那块蒙皮被高能激光照得发出耀眼的紫色光芒。
当然因为靶机此时是在73公里的高度上向上攀升,光斑的位置还是有较大的位移的,不过始终在机头后方主机体的部位。
虽然这个高度的空气密度已经非常低了,但是此时靶机的速度已经接近10马赫了,这么高的速度,在这种情况下,飞机还是有一些横向震动和位移的。
不过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下,下方遥望测量船的精确跟踪下,目标的实时位置通过通信卫星不断的传输给哨兵1号。
所以激光炮能够持续的对准正在高速移动的靶机。
10秒左右,视野里,那块被照射的蒙皮有了变化。
一些烟雾开始升腾。
第15秒,一个小破口出现。
然后眨眼之间,靶机在70多公里的高空断成两大截,大量的碎片在空中抛洒。
在惯性的作用下,几个大的机体零件还向上飞了几百米,边飞边翻滚着向外抛洒里面的零件。
技术人员赶紧将刚才的画面转成慢放。
在0.2倍速下。
好几个黄豆大小的破口先出现,然后瞬间连成一片,形成一个3厘米直径的破口。
此时高能激光已经透过破口照射到机体内部了。
可以接近10马赫速度飞行的靶机,蒙皮出现破口就是致命伤了。
这可跟亚音速飞行器不一样,即使破很多洞,都还能持续飞。
这么高的速度下,表面涡流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并且破口产生后,机体还有负压产生。
只见蒙皮从破口处开始撕裂,然后飞机因为结构失衡,受到高能激光照射的那部分骨架也会更加脆弱一点。
所以在几微秒的时间,靶机就从被照射部位断裂了。
看到这里,宋裕民回想起之前王建昆给他看的模拟动画资料,知道这种情况是正常的。
看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