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5章 参观与合作  发展生产力从1981开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65章参观与合作

“宋所长,您好您好,麻烦您了!”国内派来的3名航天领域的专家,见到宋裕民准时到达下榻的酒店门口后,很是惊喜的说道。

“你们好!怠慢了,确实是有事情要处理,让你们久等了。”

宋裕民根据共享的情报,知道这三人也确实是国内航天领域的泰斗式人物,是跟随钱老一起,为祖国构建出了太空长城的人物,所以很是谦逊和守礼。

“没有没有,你的事情要紧,我们可以等的。”三人没想到宋裕民会这么谦逊,但是有求于人的他们,还是客气了一番。

“我把时间已经抽出来了,你们手上应该也有很多研究任务要做,不能在这久待,还是早点谈完为好。

走吧,先上车,谈话之前,我带你们参观下我们的航天指挥中心,之前我们都在忙,没人给你们介绍。”

四人上了宋裕民的那辆大型suv,司机看到众人都坐好后,通知前后安保车辆出发,然后启动车子往目的地开去。

这款车是前年就由智子设计,王建昆用超能力辅助制造了几十个不同尺寸和配置的样车,然后在宁迪本的基地内和缅北根据地测试了1年多。

完成设计定型后,缅北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始正式修建生产线,然后以每月300辆左右的速度投入生产。

首批主要是军用款,内饰简洁,注重越野性能,使用的也是柴油机。

等到统一之战完成后,第一制造厂新增加了两条进一步优化后的生产线,主要是生产民用版的,每条生产线的月产能也达到了1200辆。

生产线产能定这么低,主要是这款车还没有多少外部市场,主要是全解阵中高层人员,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采购。

外部市场只有伊朗,南非地方武装控制区,利比亚,阿根廷北部等少数地区。

传统的汽车消费大国比如美国,日本还有欧洲根本卖不进去。

不过86年年初,江省省会洪都的合资汽车厂终于完成了审批。

洪都军区出了很大的力气,军区首长发动了很多资源,才从上级那里拿到了造车资格证。

王建昆此前让陈兴东在江省投资了众多的小厂。

这些小厂在大笔资金的投入下,生产能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加工精度从原来的上百微米级,陆续提升到了10微米级。

缅甸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汽车,很大一部分的配件就是从江省那些工厂采购回来的。

通过这种方式,在江省的汽车制造厂没有获得批复的那段时间,一个比较完整的汽车产业链慢慢的成型了。

所以86年年初,汽车制造厂得到上级批复后,洪都军区动用了工程兵部队参与,一个大型的汽车制造厂在青山湖区的江畔拔地而起。

在工厂日夜赶工修建的那段时间,一大批转业军人陆续来到缅北的第一汽车制造厂。

他们在次新手的带领下,熟悉汽车组装和调试工作。

全解阵能分到汽车制造上的人手其实非常不足,王建昆鉴于这种情况,让智子设计的生产线其实智能化和自动化是非常低的。

生产线上用到的电子设备也非常少,就是为了适应人员素质较低的情况。

此时汽车需求量也不是很大,即使是自动化水平低,生产成本相对日本和德国最先进的自动化工厂来说高不少,但是这是最符合缅甸和国内国情的生产线。

虽然是低自动化的生产线,但是相比国内几家汽车制造厂来说,生产效率和质量都是要高出不少的。

生产水平跟去年9月份投产的上汽大众差不多。

洪都方面的领导此前已经多次来参观缅北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对里面的生产设备,测量设备,管理规范都很是赞赏。

他们横向对比了其他几家汽车厂,觉得合作是非常有前景的。

另外在了解到星耀集团已经在江省投资了几十家上游零配件制造厂,更是对合作充满期待。

因此除了洪都军区方面为江省汽车制造厂出人出力。

江省领导也在多次调研后,在本不宽裕的财政预算里划分了上亿人民币,投入到汽车制造厂。

他们也希望汽车制造厂能尽快投产。

如果总装厂能在86年底完成施工,那么87年初,90%零配件都能全国产的suv就能上市了。

这可是很大的一项成绩。

要知道上汽大众的生产,目前还是以ckd全散件组装形式生产,国产化率还只有40%。

此时坐在车内的宋裕民和三位国内来的航天专家并不知晓这些。

三名专家只是觉得车内空间很大,比他们在国内坐的212吉普车大很多。

舒适性也比苏联和罗马尼亚等国进口的汽车强很多,高速行驶时,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