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按照任务计划进行指挥吧,我就在旁边观看,不发表意见。”说完就往后方的观众席位走去。
“是。”总指令长目送王建昆走了后,才回到他的位置上,开始用脑机芯片跟各系统各部门进行不断的信息交流。
王建昆坐下后,看到前面的大屏幕上中间被分割成了4块,分别显示不同角度拍摄到的“启航号”航天飞机与高空飞艇进行组合固定的画面。
此时飞艇已经充了部分氦气进入中间部位的硬壳气囊,它悬浮在了空中,周边的绳索将其拉住不让它上浮。
下方的货舱距离地面10米,下方的“启航号”与货舱地板之间只隔了几十厘米。
地勤人员正在用软连接杆将货舱与地下的航天飞机机背部的几个固定点进行连接,这些软连接杆是特制的,能承受好几十吨的拉力,跟美军航母上用来弹射飞机的连杆非常像,当时设计时也确实参考了美军航母上用到的这个配件。
几分钟后,地勤人员完成了连接,然后另外几组检查人员按照顺序一一对这些连接杆和连接部位进行检查。
“倒计时10分钟,飞艇做好起飞准备。”
“飞艇收到。”
在8点50分整,总指令长按照计划下达了10分钟倒计时准备,飞艇此时收到指令后,打开3台升力风扇,保持在最低的速度运转,确保起飞命令下达后,能准时起飞。
“1分钟倒计时,地面人员撤离确认,其他单位注意做好观测准备。”
“10,9,8,……,3,2,1,起飞。”
跟前面十多次的任务非常相似,起飞命令下达后,飞艇上的固定绳索瞬间脱离,升力风扇的转速提升到了60%,带着下方的“启航号”航天飞机离开了地面。
前面的大屏幕上的4块画面合成了一个,是基地远处山腰处的光学跟踪设备拍摄到的画面,飞艇正带着“启航号”缓缓的往高空飞去。
在距离地面1万多米后,地面上的光学跟踪设备拍摄的画面就很模糊了,前方的控制人员及时的转换了视角,切换到在远处伴飞升空的一艘飞艇上拍摄的画面。
而两边的一些数据也在不断的变动,有高度数据,大气压强数据,风速数据,温度数据等等。
“建昆,怎么样,航天飞机升空了吗?”
王建昆正看得入神,肩膀被人拍了一下,回过头看发现是小舅来了。
“小舅,你来了,我还以为你没时间过来呢。”
“是有点事情耽误了,不过很快就处理好了,这是还在飞艇带飞升空阶段?”小舅指着前面的大屏幕问道。
“是的,现在是9点25了,飞艇高度已经达到3,8万米,再过几分钟就要释放航天飞机了。”
“嗯,这指挥大厅被你这么一整,还真挺科幻的,比电视上看到的那3个大国展示出来的不知道要先进多少倍。”
“他们现在还没掌握led蓝光技术,也造不出来这么大的屏幕,还在用投影机进行投影,所以相比咱们这用的大型led屏幕来说确实档次低了不少。”
“那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推广这项技术啊,你前年就研究出来了吧?”
“再等等吧,目前量产的成本还比较高,生产效率比较低下,也没有产生技术代差,这时候开始推广只会便宜了欧美等国,等咱们的量产技术完成两三次迭代后,再来推广这项技术,到时候一旦欧美等国开始抄袭复制咱们的技术,咱们就推出下一代的,性能更好的led,让他们的投资血本无归,这样来几次之后他们应该就不敢跟进投资了。”
“你这方法还真特别,也就你能用,别人还真用不了啊。”
“那是,我也是研究很久才想到的这个办法,咱们的起点太低,不想些歪招是拼不过他们的。”
“航天飞机释放倒计时准备。”
王建昆和小舅闲聊时,时间不知不觉来到了9点半,总指令长看到飞艇已经到达指定位置,各项气象数据和航天飞机的监测数据都达到起飞要求,于是下达了起飞倒计时指令。
此时前排的控制人员一个个都开始正襟危坐,手放在操作板或者鼠标上,等待倒计时的结束。
“10,9,8,……,3,2,1,释放。”
此时大屏幕上可以看到连接杆末端与航天飞机脱离,固定点处的蒙皮也快速的闭合,在下降100多米后,机翼下方的两枚固体火箭发动机发动机先点火,冒出大量的白色烟雾,尾部的3台旋转爆震发动机也在随后成功点火,喷出了3道长长的蓝色尾焰,推动着“启航号”航天飞机向跟高的空域飞去。
在上升到6万米高度后,空中飞艇上的光学跟踪设备也看不清楚了,前面的大屏幕切换成了“启航号”的动画以及外置摄像机拍摄到的画面。
在卡门线附近,两枚火箭在助推着“启航号”冲刺到第一宇宙速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