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不要让资本挟裹我们的文化和创作  无限觉醒天赋系统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000左右的低保收入。

另外10%则可以稍微多一些,拿到几千元稳定的月收入,有的还能偶尔拿到上万的月收入。然而在这个庞大的低收入作者人群基数下,是顶端塔尖的高收入大神级作者。

比如起点排名前十几名的白金作家,基本都是可以月收入十几万的。

而且这类排名靠前的作家,通常还有大量游戏版权收入、改变连续剧的版权收入等等,算上这些,起点的顶级作家,通常年收入都可以达到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级别。

这种金字塔效应,是建立在充分竞争的结果上,所以大家也都不会说啥,广大扑街在塔底的作者,只能拿那些同样是从塔底爬上去的大神级作者,当做自己的目标去继续坚持自己的梦想。

但不管怎么说,至少塔底的这些作者,还能通过VIP付费制度,来勉强养活自己,才能继续坚持写下去。

比方说,只要一名网络作者写的小说有1000名读者愿意付费订阅,按照这个作者每天更新5000字计算,一名读者付费订阅就是花0.25元,作者能拿到0.125元,1000名读者付费订阅,作者就能每天获得125元的稿费,一个月就能有3750元的稿费收入。

有这个收入,这名网络小说作者,就至少能够养活自己,去坚持写下去。

但免费时代则不同。

按照阅文集团准备推出的免费模式,读者看书,其实跟看视频APP一样,都是通过包月会员服务来看的。

比方说读者只要开通包月会员,就可以免费看APP上所有小说。那么这就涉及到,怎么跟作者分这个费用的问题了。

之前VIP付费制度,多少个读者订阅了这本书,作者后台都是能看到的直观数据。

但如果按照免费制度,阅文集团统一收了这个包月会员费,那么如何把这个包月会员费分给作者,就成了一个完全不透明的巨大暗箱。

可以很明确的是,在免费模式里,那些顶级作者的收入可能并不会有太大变化,因为这些顶级作者都是网站的流量支撑来源,所以网站必然舍得把很大一部分收入分给这些顶级作者。

但问题那些中低层作者的收入,就完全得不到保障了。

说白了,网站要给这些中低层作者多少钱收入,则完全看网站的心情,近似于施舍。

而不像VIP付费制度,那么透明直观。

作者自身的权益也就得不到充分保障了。

那么为何视频网站就可以通过这种会员制度来收费?

首先,视频网站通常是直接一次性买断电影、连续剧的版权。

买断之后,自然就不存在还要跟制作方分成的问题。

简而言之,视频网站先通过统一收取的包月费和广告费,然后拿着这些钱去买断影视剧版权,通过这中间的差价去赚取利润。

但网络文学则是跟作者分成的模式,那么自然是不太适用于这种包月模式。

虽然网络文学也有买断制度,但对于大多数作者来说,都怀揣着成神的梦想去坚持的,如果作品被买断,就相当于帮人打工,作者的创作意愿自然就不会那么强。

实际上,此次阅文集团引发的风波里,新推出的合同,也是被广大作者不满的。

那就是阅文集团的新合同里,还写着诸如“聘请”“委托创作”等概念。

这实际上变成了作者受雇于平台,帮平台写小说,而所有版权都归属于平台的意思。

换而言之,在新的免费模式里,作者变成了帮资本打工的工具,而非以往作者跟平台合作的关系。

这是为什么这次阅文集团的新合同和这个免费模式,会引发作者这么反感。

(3)免费是资本收割的工具

其实,为啥阅文集团这次要不惜引发众怒去推免费模式,实际上也是当前资本潮流下,一个无奈之举。

2018年下半年免费阅读APP的兴起,打破了网络文学市场实行了15年的付费游戏规则。

掌阅的七猫、趣头条的米读、具有盛大背景的连尚文学,以及今日头条的番茄小说等,以“免费+广告”的模式吸引大量用户聚集,也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儿。

这其中米读,最为风光。

米读在上线半年后日活跃用户便突破500万,排名迅速攀升至网文行业第三位,2019年10月米读获CMC领投的1亿美元B轮融资。截至2019年年底,米读累计读者近2亿,日活用户近千万,日人均使用时长为2小时。这毫无疑问,给阅文集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所以腾讯这一次为何对阅文集团进行大换血,来给推行免费模式铺路,实际上也是为了应对头条系的凶猛进攻。

然而,我个人是认为,腾讯在这里错失了一个可以跟头条系差异化竞争的机会。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