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陷入了跟头条系同质化竞争的困境里。
本来阅文集团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通过VIP收费模式,聚拢了国内最大一批原创作者群。
如果阅文集团强行推免费模式,而失了作者人心的话,把这个庞大原创作者群打散,那反而才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在没了庞大原创作者群支持的情况下,腾讯去跟头条系竞争“免费模式”,无疑是拿自己不擅长的,去跟对手最擅长的地方竞争。
微视为啥一直竞争不过抖音,其实原因也差不多在于此。
庞大的原创作者群,才是阅文集团的最宝贵财富。
阅文集团能不知道吗?
也是知道的,然而这背后还就涉及到利益问题。
其实不管头条系也好、其他目前各类内容创作平台,都是平台拿大头,内容创作者拿小头的模式。
通常原创内容创作者只能拿到20%左右的收入,渠道通常会拿走80%。而且这个过程中,渠道实际还会暗扣不少收入,给多少完全是渠道说的算。内容创作者在这些渠道资本面前,都是属于绝对弱势的。
这才使得,阅文集团一直坚持的跟作者55分账模式,是鹤立鸡群的。
这种跟作者利益均摊的合作模式,让那些对利润饥肠辘辘的资本,感到无比不解。
他们不理解,渠道掌握在自己手里,为何还要分给作者那么多钱。
以QQ阅读为例,阅文集团经常在QQ阅读上搞促销,包括包月会员服务,可以免费去看书。
而实际上,如果你在QQ阅读上通过包月免费看书,起点的作者通常是没办法从中拿到稿费收益的。
资本掌握渠道,然后通过渠道去收割内容创作者,才是这些资本最习惯的收割模式。
所以,免费模式实际上就是这些资本进行收割的最佳工具。
因为这样一来,内容创作者,就只是给资本打工的工具,资本可以收罗到这么多内容后,以诸如“IP”包装的名义,去进行资本运作,从中获取高额利润,而整个过程就再也跟作者没啥关系,这些钱就全都被资本拿走了。
这其实也是当前电影、连续剧等需要高度工业化领域的常用资本运作模式。
比如剧组的人都是拿工资的,投资方去投资,所获得的收益投资方也基本拿走大头。
但网络文学创作,则又跟影视剧不一样。
像电影、连续剧,都是需要商业化、团队化运作,不可能由个人独立完成。
特别是电影在现代,已经变成了电影工业,有着一套成熟的产业链,创作门槛很高。
然而网络小说则不一样,只要一台电脑,个人创作者就可以独立去写一篇小说。
整个过程中,网络小说作家是可以完全不依赖于资本投资,去独立创作。
正因为如此,网络文学才有进行VIP付费制度的基础。
因为网络小说,完全就是网络小说作者自己个人思想的结晶,平台只是帮忙推荐而已,作者有权利去分走这一半收益,并且拥有保留自己著作权和署名权的权利。
这是网络小说作为创作门槛最低的文化内容形势,所具备的最大特点。
实际上,在国外,比如日本和好莱坞的一些成熟产业链里,小说也一直是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创作源头。
因为小说创作门槛低,所以从事创作的人多,就会形成庞大的故事剧情库。
这些故事剧情库,就会给各类改编带来了庞大素材。
像日本的动漫产业,改编小说的比比皆是,这其中如何保障小说作者的收益,尊重内容源创作者,日本都有很成熟的做法。
我们在建立自己文化产业的时候,如何在资本和作者的利益之间取得平衡,就是当前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很明显在这次事情里,资本是没有充分去考虑作者的利益,甚至可以说只想着如何收割作者和读者,以此来谋取更多的利润。
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只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内容创作者因为得不到足以养活自己的收入,而最终不得不选择放弃。
这并非我们国内文化产业的福音。所以读者看似从免费中获益,失去的却是未来看到更多好作品的可能。
(4)资本怪物的影响
其实资本这头怪物的影响,又何止在网络文学。
甚至可以说,网络文学通过VIP付费制度,一直是过去这十几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最后一片净土,不受资本荼毒的净土。这才使得,我们的网络文学可以拥有数十万名作者,来创作庞大的作品素材库。
虽然这其中大部分是小白化和套路化很严重的快餐文,品质也是良莠不齐。但在这名庞大的基数下,总会诞生出数量相对也很客观的精品作品。所以可以这么说,网络文学是我国过去这些年,文化产业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