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呀,我也觉得他这些日子有些反常,呼吸也愈来愈粗了。不过神情还是挺好的”。
这是一个宁静的夜晚。无边的海面格外平静。一轮橘黄硕大的月亮脱离了海的怀抱,奔上了晴朗的夜空。海鸥在广阔的天海之间飞舞。
岸边的山石草木之中,有一处人影。原来他们正是石成雨、柳静媛和他们的孩子、还有郑兴华。
“多么好的夜晚哪,多么好的人生,多么好的人!”郑兴华如痴如醉,无比兴奋:“十年前,齐齐哈尔时我们结识,相处的情景我仍历历在目哇”。
“那个时候”,石成雨把烟送到嘴边:“多亏你帮了不少忙啊,要不,我们这个家也就被日本人毁了”!郑兴华摇头:
“嗨!大哥呀,没有你血性中国知识分子,帮了我那么多的忙,我郑兴华能顺利地完成党交给我的,阻断日本控制的满洲铁路运输任务吗”!石成雨想到一事:
“得啦,第一次去你家时,我脱下外衣往墙上挂,不甚那墙上的钉子带电我就明白了你是有电台的地下党,谁叫我懂得收音机了,不过当时我还不清楚你是重庆方面、还是延安方面的。我只是想你只要是抗日的组织,我就算没交错朋友”。石成雨慷慨激昂。
“还记得分手的那一回”,郑兴华与石成雨回忆起最后一次配合工作……
一天夜里。郑兴华匆匆忙忙来找石成雨说:“日本人要往前线运粮。必须想办法打乱鬼子计划。你要想法利用你在局里工作条件……”
第二天石成雨在局里电报室里搞到了向前线征运军需物资军粮命令电文,将“军粮”用刀片刮改成“木材”……
货场上,全线的装卸工们正在装圆木。有个工人嚷道:“这是什么毛病,刚刚卸下来的圆木又装上”!
一列运木材的火车开出了货场。向关内方向急驶而去。
局长室、大桥正二暴跳如雷!
两天以后。一个日本军官装束的人闯进石家,一进门就喊:
“情况有变,我们的事暴露了,快跟我走”!说着他就把孩子抱起来。石成雨认出来了他:
“老郑,我们往哪里去”?
“我送你们出城,离开齐齐哈尔铁路局”!
石成雨夫妇紧随着郑兴华下了楼。门外一辆小轿车停在树阴下。他们上了车。小车便全速冲出横街。当他们再回头看那楼下大门时,只见宪兵队的跨斗摩托南北对开过来。一群汉奸、日本兵冲进楼去。
当车经过日本鬼子的哨卡时,石成雨用纯熟的日语对话,鬼子便放行了,可是哨卡接了一个电话后又来追赶……
回忆到这,大家都笑了。郑兴华忙问:
“小芳丫头现在该有十五岁啦吧,已长成大姑娘了”。石成雨很欣慰:
“现在已参加工作了,就在我们的老病友李薰的金属研究所上班呢”。柳静媛看到郑兴华呼吸困难,她非常担心:
“兴华,你可要多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呀”!郑兴华笑眯眯地回话:
“我说嫂子,你就放心吧!这花好月圆的人间生活,小弟还没过够呢!我和石成雨,还有李薰,都是中华好儿女。我们的心里,对祖国的未来的憧憬,该有多美呀!等我出院那一天,我第一件事就是到你家去,还要吃大嫂炒的姜丝肉;嫂子十年前还欠我一盘姜丝肉呢”!柳静媛认真地回话:
“出院了嫂子一定给你做,还要给你成个家,介绍一个最漂亮的好姑娘”。郑兴华拽住石成雨的袖子:
“我还要给这老四取一个好名字,包给我了!你们别取了”。
“好!就听你的了”。石成雨笑着递过一支香烟给郑兴华。柳静媛就象是在下命令:
“你说话可要算数,一定要到我们家来呀”!
“一言为定”!郑兴华说到这抓起了二胡对了一下空弦。柳静媛便随和他:
“兴华,来一段吧!十年没有听到你的胡琴声了”。
“好吧”!
恬静的月亮徐徐升高,优美凄婉的《二泉映月从郑兴华的怀中飞出、在静静的海边回荡。
这时,四岁的小石青摘了一大把野花给妈妈和爸爸。柳静媛接过孩子的花,她才注意到,周围的空气中夹杂着这野花的芳香。借着月光四下看,才发现这周围都开满了这种不显眼的野花。她低声自语地说:
“好一个花间月下,花好月圆哪”!原以为的周围墙壁屏障,原来不过是虚幻的雾霭。
柳静媛回到家后的半个月。在她还没有得到石成雨的音训的时候,石成雨突然走进家门。柳静媛忙丢下手里在洗的衣服,带小跑迎向院门口:“石成雨回来啦”。
只见石成雨穿着蓝料裤,白衬衫,左臂拖着中山服,右手提着郑兴华那把胡琴。柳静媛接过那胡琴。看着丈夫如此状况她有些茫然了:
“郑兴华呢”?
院子里的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