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七章:襄阳情深(二)  忧乐记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长安,作《盘中诗》以寄,倾诉思念之情。《盘中诗》便是最早的回文。《盘中诗》是一首杂体诗,载于《玉台新咏》。旧说写于盘中,屈曲成文,故称‘盘中体’。全诗二十七韵,四十九句,主要为三字句,也有部分七字句。它的读法,末句有所提示。由‘当从中央周四角’推测,盘很可能是方盘,诗在盘中由中央回旋及于四角,虽然近于文字游戏,倒也无害于诗的完美。”“这苏伯玉妻给我们姑娘家长脸了,我倒是很想知道她作的诗说些什么。”赵香云迫不及待,马上追问。

“这《盘中诗》我只是听说过,偏偏就记不得原文。真是抱歉万分!”余下挠了挠后脑勺,尴尬一笑。武连曾听阿长提到过,故而记忆犹新,总算此时派上用场了,心里喜乐无比,得意洋洋之际微微一笑:“我知道,我来吟诵一番,试一试,见笑,见笑。”说话间,叹道:

山树高,鸟啼悲。泉水深,鲤鱼肥。空仓雀,常苦饥。吏人妇,会夫稀。出门望,见白衣。谓当是,而更非。还入门,中心悲。北上堂,西入阶。急机绞,抒声催。长叹息,当语谁。君有行,妾念之。山有日,还无期。结巾带,长相思。君忘妾,未知之。妾忘君,罪当治。安有行,宜知之。黄者金,白者王。高者山,下者谷。姓者苏,字伯玉。人才多,知谋足。家居长安身在蜀。何情马蹄归不数。羊肉千斤酒百科。令君马肥麦与粟。今时人,智不足。与其书。不能读。当从中央周四角。

“听说,此诗传到苏伯眼前后,自此不再游山玩水,便一心一意与自家夫人情好日密了。”余下见众人刮目相看,就尴尬一笑。子午、普安见武连、余下二人在黄香、赵香云跟前争先恐后的显摆,只是微微一笑,并不插话。毕竟余下、武连在彼此心上人面前显摆,如若插话,难免不懂礼数,就让他二人不高兴了。故而只是听他们说,即便如此,武连、余下也生怕子午、普安二人插嘴,故而每当黄香、赵香云追问,都马上抢着作答,丝毫不给子午、普安任何说话的机会。只要子午、普安动了动嘴唇,余下、武连都紧张兮兮,神经兮兮,好生了得。两个眼珠子就盯着子午、普安,生怕他们脱口而出。殊不知子午、普安还真不知道这《盘中诗》。

“上知道最有名的回环诗,但说无妨。”子午忍不住笑道,看向余下。余下看得分明,这是子午给自己抛砖引玉,马上感激万分,赶忙吐口而出:“我来说,我知道。我与苏东坡可谓‘神交已久’!”不由举起右手,抢着说话。普安会意,忙道:“看我们这位‘东坡居士’的莫逆之交是如何显山露水的。”余下道:“苏东坡曰:‘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你们听听看,这回环诗实在妙趣横生。”武连瞥了一眼普安,怪他不帮助自己,就忙道:“我怎么感觉不出来,如此并不直观,写出来如何?看看余下师兄写的字好不好看,看他仪表堂堂,不知‘字如其人’四个字到底在不在理?”子午见武连向余下发出挑战,就笑道:“素闻青城山许多帖子都是武连师弟写的,今日让我们也大饱眼福,岂不很好?我大宋妙笔生花比比皆是,不过书法大家就并不多见了,不知师弟才情高,书法是否也不错,也不知是米芾的字体还是唐朝柳公权抑或颜真卿的,苏东坡的字也不错。”

“快写,快写。我可等不及了。”余下也反戈一击,催促道。黄香见武连不答应,就急道:“别扭扭捏捏,快写,快写。”“我还没见过你的字,写出来,我看看,可好?”赵香云微微一笑,看向武连。武连架不住众人的溜须拍马,心血来潮之际微微一笑,便唤来店小二,要了笔和纸,蘸墨在纸上饶有兴趣的写道:

已赏

时花

醒归

微去

力马

酒如

众人看了,赞不绝口,赵香云更是喜乐无比,没想到武连也是书法高手,写的字,颇得苏黄米蔡真传。

余下见黄香对武连一脸的崇拜顿时一脸不悦,没曾料想本想为难武连,偏偏让武连歪打正着,显露了自己的才华横溢,博得满堂彩。余下马上不甘示弱,提笔写下另一首回环诗,其文曰:

静思伊久阻归期,久阻归期忆别离。

忆别离时闻漏转,时闻漏转静思伊。

子午见武连的风头盖过余下,马上为余下助阵道:“余下所书的回环诗,便是秦少游所作。有了这首诗,才有了苏东坡的回环诗。而这首诗是秦少游写给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的。”

普安见武连一脸不悦,马上为武连助阵道:“苏小妹也写了一首回环诗,便是回应秦少游的。武连何不吟诵出来?”说话间看向武连,意在抛砖引玉。

武连笑道:“这苏小妹的回环诗,想必云儿也知道。”

赵香云与黄香对视而笑,齐声吟诵道:

采莲人在绿杨津,在绿杨津一阕新。

一阕新歌声漱玉,歌声漱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