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七章:襄阳情深(二)  忧乐记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玉采莲人。

黄香哈哈大笑:“你们以为我们不知道回环诗么?方才只不过考一考你们罢了。”“又开玩笑,这一点也不好玩。”余下马上傻了眼。“我最喜欢苏小妹了,苏东坡更是仰慕万分。回环诗我自然知道了。”赵香云也乐个不住。“原来你们在考我们,不可思议。”武连也撅撅嘴。“这秦少游、苏小妹、苏东坡三人的回环诗还有一段佳话。”黄香乐道。

赵香云笑道:“据说,当年苏东坡做杭州太守时,六月的一日下午,苏小妹与长兄苏东坡正荡舟湖上,欣赏美景,忽然有人呈上苏小妹官人秦少游捎来的一封书信。苏小妹打开一看,原来是一首别出心裁的回环诗,便是方才秦少游所作回环诗。苏小妹被官人的一片痴情深深感动,心中荡起无限相思之情。面对一望无际的西湖美景,便仿秦少游诗体,也作了一首回环诗,遥寄远方的亲人。苏东坡在一旁深为小妹的过人才智暗暗高兴,他也不甘寂寞,略加沉吟,便提笔写下了一首回环诗,便是方才武连所书。”黄香见众人都目不转睛对赵香云刮目相看,马上闷闷不乐。

赵香云笑道:“黄香妹妹,你难道不知道李清照夫人也有回环诗么?”“我不知道,姐姐你说,我听听看。”黄香摇摇头,依然闷闷不乐。余下见状,心里不是滋味,马上笑道:“这个我知道。”“这个我最知道。”余下不甘示弱。正在二人针锋相对之际,赵香云与黄香对视而笑,齐声道:

香莲碧水动风凉,

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

凉风动水碧莲香。

武连、余下面面相觑,子午、普安瞠目结舌。四人顿时忍俊不禁。黄香、赵香云更是开怀大笑。

子午、普安不甘示弱,马上各自显摆开来。子午介绍道:“苏东坡有《题金山寺》流传于世,也算回环诗中的奇葩。”说话间吟诵开来: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睛。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普安笑道:“这首诗还可以这样读,你们听好了,别心不在焉。如若不然,就了然无趣了。”随即叹道:

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武连依然不甘示弱,马上笑道:“你们要迫使我放出大招,是也不是?我有‘璇玑图’,看你们还敢口出狂言。”余下叹道:“‘璇玑图’的确很不简单,如若不是才华横溢,焉能如此?”“璇玑图相传是前秦时期秦州刺史窦滔之妻苏蕙所做的回文诗章,又常称为回文诗。世人皆知,你这算不得大招。”赵香云不以为然之际,笑道。“苏蕙的‘璇玑图’总计八百四十一字,纵横各二十九字,纵、横、斜、交互、正、反读或退一字、迭一字读均可成诗,诗有三、四、五、六、七言不等,甚是绝妙,广为流传,她为寻回真爱所作的故事也流传到如今。我们知道的比你多!”黄香乐道。“这‘璇玑图’虽说名扬天下,可搞明白的寥寥无几。”子午仰天长叹。

余下尴尬一笑:“听说武则天还为此作过序。”“武家人又出来显摆了。”普安惊道。武连乐道:“不服气么?”“说了这样多,我就吟诵一首诗好了,这便是从‘璇玑图’中择选出来的。”黄香叹道:

苏作兴感昭恨神,辜罪天离间旧新。

霜冰斋洁志清纯,望谁思想怀所亲!

“我也有一首‘璇玑图’诗,你们听听看。”赵香云也吟诵道:

伤惨怀慕增忧心,堂空惟思咏和音。

藏摧悲声发曲秦,商弦激楚流清琴。

“‘璇玑图’这八百四十一个字排成的‘文字方阵’,竟然能衍化出数以千计的各种诗体的诗来,读法更是千奇百怪。眼下我等要想彻底读懂,纵使花上几年工夫,也非易事;而当初苏蕙仅用了几个月,不但构思好,还要织在锦缎上,如若不是情义深重,如若不是绝世才情,恐怕就难以企及了。”赵香云赞不绝口。

黄香灰心丧气,摸了摸自己的头发道:“这‘璇玑图’我是搞不懂,不是我笨,也不是我傻,更不是我不够聪明。只是我怕搞懂它,我会掉头发。”听了这话,众人哈哈大笑。

“明红当年也作了词,也算才女了。看来我大宋的才女比比皆是!不过秦皇汉武以来,这女中豪杰,巾帼英雄就层出不穷。虽说层出不穷,可毕竟与男儿相提并论就有些微不足道了。不过也难能可贵,如若不是才女横空出世,也少了许多生气与活气。就好比大唐如此高山仰止,偏偏武则天做了皇帝,让大唐与众不同,也算万山红遍一点绿了。”子午不觉回想许多往事,顿时寻思开来。

余下也细细想来:“还记得与黄香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