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六章:冬去春来  忧乐记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日,岳飞将军才答应到皇上跟前请罪。当时朝廷一片哗然,难以置信,传得沸沸扬扬,有人就对皇上谗言说,岳飞将军实乃尾大不掉。”“听了这样许多,看来这英雄人物也有些桀骜不驯了。”费无极听了这话,不觉嘘唏不已。张明远叹息道:“他这人太也耿直,如何就不会做官,一点面子也不给高宗,实乃大忌。”“岳飞,本事不少,就是不够圆滑,如此下去,要倒霉了。”阿长认真道。

扁头反驳道:“你个乌鸦嘴,俺觉得这人很有意思,虽说桀骜不驯,可他也是保家卫国,功不可没。”“还有一件大事,我才想起来,我感觉这事很是危险。还记得那年,张浚用人不当,结果出现了淮西军变,因此这厮引咎辞相。岳飞将军得到兵变的消息,立即上疏表示愿率军进屯淮甸,拱卫建康,保驾高宗。高宗或许吓破了胆,也害怕岳飞胡作非为,就只让他到江州驻扎。九月、十月间,岳飞将军收到金国要放归钦宗的太子赵谌的谍报,对此表示担忧,在入觐时向高宗提议,可立皇上养子赵瑗(即后来的宋孝宗)为皇储,以示皇上之正统。但高宗听了匪夷所思,对此提议很是不满,大为恼火,当场就责备了岳飞。这事,还是韩世忠的家眷回关中,我们见面,我才听说的。”种浩叹道。

扁头一愣,挠了挠后脑勺,面如土色道:“一片好心,被误解了。这可麻烦了。这事真说不好。百口莫辩,不提也罢。俺可头疼了。”“这也是我担惊受怕之处。”种浩喃喃道。阿长面露难色:“哪壶不开提哪壶,岳飞将军这想法也奇葩。”

“去年正月,你们还记得高宗宣布大赦天下,以庆贺‘和议’之事。岳飞将军居然对朝廷加封的开府仪同三司官衔,虽三诏而不受,他在辞书中说:‘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可训兵饬士,谨备不虞;而不可论功行赏,取笑夷狄。’如若不是皇上特下‘温诏’,恐怕他又要拒绝了。这不前几日,岳飞将军又自请随宋使至西京洛阳谒扫先帝陵墓,他想趁机窥探金国虚实,但未被允许。昨日信件里说的清清楚楚,我也觉得高宗有些胆小怕事。”种浩气道。

阿长安慰道:“好了,你可不能学岳飞,心里明白就好,对高宗不满藏在心里就好,别说出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人情世故,不可不察。”“对高宗不满者大有人在,可岳飞将军他偏偏在皇上眼皮底下,你说他何苦?”种浩仰天长叹。

费无极若有所思,叹道:“岳飞是骑虎难下,一心想出师北伐,还于旧都。可他却不能揣测上意,这可麻烦了。”“揣摩上意是文臣的事,带兵打仗是武将的事。岳飞没错,只是他生不逢时。如若在三国时代,他将大显身手。方今天下,非比寻常。世人皆知,高宗的皇帝可来路不明,名不正,言不顺。”张明远掷地有声,微微一笑。

种浩马上捂住张明远的嘴巴:“明远,别胡说。好在眼下就我们一干人,如若下山千万不可说出来。否则你会引火烧身。”张明远泰然道:“太上皇都驾崩了,我怕什么,况且山高路远,高宗可管不着。”“可你却忘了高宗在关中有不少细作,我与吴玠将军都不敢胡说八道,只打哑谜,你可知道。”种浩叮嘱道。

“明远,听浩兄的没错,毕竟太上皇驾崩了,再也没人罩着你了。”费无极劝道。“贫道自求多福,何须别人罩着。”张明远听了这话,失笑一声,看向远方。但见终南山,天高云淡,生机勃勃。

次日,子午四人在终南山辞别张明远、费无极、扁头、阿长、种浩、明红、月儿、明浩、怡乐,下山往襄阳去。临行前,众人依依不舍。终南山时值五月中旬,阳光明媚,鸟语花香。青山绿水,美不胜收。

“到了襄阳,如若见到岳飞将军,就惟命是从,不可怠慢。如若不是与吴玠将军固守川陕,我也想与岳飞并肩作战。还有这两封信,记得交给岳将军和襄阳的黄大人!他们自会明白。”种浩叮嘱道。费无极叮嘱道:“此番下山,可是你们四人单独行事。不到迫不得已,为师恐怕不会下山。故而你们好自为之!”“放心好了,如若形势危急,我与无极会亲自下山,助你们一臂之力。”张明远见四人担惊受怕,就笑道。扁头乐道:“这话可不对,俺感觉应该是两臂之力。”“你们又不是第一次行走江湖,黄天荡都去过,富平大战也去过。此番莫非露怯不成?”阿长见子午四人神色紧张,就微微一笑。

明红素闻兀术的名头,就担忧道:“如若岳飞对战兀术,你们四个可要见机行事,保护好岳飞,也要保护好自己。听说兀术诡计多端,心狠手辣,不得不防。”“你要小心行事,别只顾杀敌,就怕中了埋伏。”月儿点点头,眨了眨眼睛,看向武连。明浩歪着脑袋:“何谓埋伏?”“埋伏就是埋伏。”怡乐应声道。

子午不好盯着明红看,就瞟了一眼,微微一笑:“明红,你还想回东京么?”“眼下不叫东京,叫做开封。”余下介绍道。普安摆摆手,大手一挥:“用不着乱改一气。他就叫做东京,他只属于大宋。”“天气越来越热了,可雨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