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八章:北上求和(二)  忧乐记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读书识字。大约十几岁时,举家迁居廿三里镇。在那里,见多识广,耳闻目睹当地吏治腐败和外敌频发之事,由此变得忧国忧民。不到二十岁毅然辞家外出游学,历时十余年,就学之地多达数十处。我不仅悉心求学,研读古人典要,而且学以致用,考察民情,孜孜不倦,追求治国之道。眼看辽国、西夏屡屡入侵,也想为国效力,投笔从戎。故而就研读兵书,苦练武艺。如若不是当年的那番历练,如何会有如今的镇定自若。”宗泽语重心长,推心置腹道。没想到当年的小宗泽早已变成如今的人到中年,实乃往事不堪回首。如今胡须也长了,见识也多了,带兵打仗也变得熟能生巧,不可小觑。成为康王颇为赏识之人。

张邦昌对宗泽也是仰慕已久,素闻此人为人刚直豪爽,沉毅知兵。到任磁州后,积极修复城墙,整治兵器,招募义兵,广集粮饷。不久,受封河北义兵都总管,率军击退来犯的金兵。实乃主战急先锋,不可小觑。这番见了面本想套近乎,可不知说些什么,随即只是微微一笑。宗泽也素知张邦昌此人的底细,毕竟是钦宗跟前的红人,不可得罪,故而也是微微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此为何故,原来张邦昌主和,而宗泽主战,而且是力战金军。

吃完饭,众人又喝酒,宗泽对康王可谓毕恭毕敬,热情款待。辞别宗泽后,康王率众跨马离去,宗泽在府邸门口相送,见康王等人不见踪迹才回府。

跑了许久,众人下马且走且谈,只是康王告诉张邦昌,让他去饮马,就把他支开了。康王来到个小河边坐下来对子午四人耳语道:“兄弟们,你们也看到了,皇上不把我当作兄弟看待。如若女真人认为我是真亲王,后果不堪设想。本王就不回东京了,你们回去后还是马上撤离东京好了。记住,皇上只把我们当作女真人的炮灰,这样的皇上,你们还要他做什么。本王知道你们受委屈了,放心好了。他不把你们当作兄弟,本王把你们当作兄弟。后会有期!”说话间,情深意切,颇为动情。

顷刻,张邦昌回来了,康王对张邦昌命令道:“爱卿,本王就不回东京了,告诉太上皇与皇上,本王被女真人认为是假亲王,他们派真亲王好了。至于本王到哪里去了,你就说,本王偶感不适,病倒在相州了,择日回京复命,你可记住了?”说这话时,眨了眨眼睛,似笑非笑之际,点了点头。张邦昌对康王鞠躬后马上点点头,赶忙答应下来,一时间也无可奈何,只是叮嘱康王多加保重,就跟随子午四人往东京去了。

康王目送子午四人离去,心里马上滴血,顿时泪流满面,看向东京方向忍不住嚎啕大哭。他心知肚明,这回,自己的母后恐怕也凶多吉少,只能以后再搭救母后了。父皇对自己爱答不理,太子对自己痛下杀手,想借刀杀人,全然不顾手足之情,天下人间还有这般狼子野心之徒,世所罕见。想到这里,放声痛哭,多少年的委屈,多少年的怨恨,一股脑如滔滔黄河水,一泄千里。如熊熊烈火般,轰然而起。

“张邦昌,你如何就一个人回京复命了?康王呢?女真人也是糊涂,可以把康王留下嘛!朕可以派很多亲王的,反正大宋国难当头,他们不去,莫非让朕去,岂不可笑?他们一个个没一点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真是可恶之极。”不久,回到东京的张邦昌,马上面圣,还未开口说话,宋钦宗就劈头盖脸地斥责开来。

“陛下,微臣险象环生,回京复命,皇上如何大发雷霆?难道真要置微臣于死地不成?”张邦昌魂不附体,跪地而拜,心中忐忑不安,不知哪里来的胆量居然说出这番模棱两可的话,实在有些唐突,张邦昌说出口才感到有些犯上,更是战战兢兢,不知如何是好了。宋钦宗顿时哑口无言。

“女真人气势汹汹,陛下要早做决断,马上派人前去议和,如若不然,为时晚矣,女真人渡过黄河,可就麻烦了。”张邦昌瞥了一眼宋钦宗,见他一时语塞,就壮着胆子感慨万千开来。

“朕意已决,李若水与肃王赵枢马不停蹄,前往金营议和,不得有误。张邦昌,你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康王哪里是有病了,恐怕心里有鬼!”宋钦宗气急败坏,寻思,康王居然大难不死,绝处逢生,真是不可思议。想到这里,顿时火冒三丈,义愤填膺。

子午四人拜道:“陛下,我等护卫康王归来,本想与陛下同仇敌忾,不过既然陛下决意议和,我们自然就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再者家师催促,我们就不再前往护驾了,还望陛下恩准!”

正在此时,宋徽宗慌慌张张而来,听到子午四人方才言语后,马上同意,宋钦宗也不好勉强。宋徽宗将张邦昌与子午四人一一扶起,瞪了一眼宋钦宗。

宋钦宗心知肚明,此番偷袭,让子午四人有些心存不满,故而好言抚慰,御赐金银财宝,加以褒奖。宋徽宗看宋钦宗抠抠搜搜,马上传旨御赐更多金银财宝,还有许多道家物品,让他们带回京兆府、终南山去。只蜡烛,就足足三大箱子上千支之多,还有檀香,笔墨纸砚。

突然,赵香云也跑了进来,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