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六章:深谋远略  忧乐记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纲破涕一笑,种师中乐此不彼,姚平仲笑出声来。群臣一个个也喜笑颜开。只有白时中、李邦彦、高俅,神情肃穆,好生奇怪。看到种浩如此,他们心中颇为不悦,只是皇上如今对种浩礼遇甚高,他们也只是敢怒不敢言。可见宋钦宗对种师道还是念念不忘,原来当年种师道是宋钦宗的师父,曾彻夜长谈,倍受作为太子的宋钦宗的赏识。种师道去世后,宋钦宗就对种浩与种师中格外礼遇。如今登基大宝更是言听计从。

“日出东而落于西,是也不是?”西夏使臣面带傲气的道。宋钦宗诧异开来,此时此刻大宋群臣一个个面如土色,默然不语。

种浩一怔,走到西夏使臣跟前左手出掌,右手出指,以手指点手心,比划给西夏使臣看,掷地有声道:“日是出于东方而落于西方,所言极是。”

“不错!”西夏使臣得意的点了一下头笑面可掬。大宋群臣看向种浩,都以为他帮助西夏使臣说话,心里都义愤填膺。白时中、李邦彦、高俅更是恶狠狠的瞪了一眼种浩,宋钦宗也颇为不悦。

“不过旭日东升,冉冉升起;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是也不是?”种浩此言一出,西夏使臣就没有了喜色,顿时尴尬不已。宋钦宗与群臣顿时哈哈大笑。白时中、李邦彦、高俅无不佩服种浩的能言善辩,聪明过人,顿时喜笑颜开。

片刻,宋钦宗寻思,还是要与西夏通好,就命使臣进献礼品以此缓和气氛。说着只见几个西夏人抬进几口大箱子,摇摇晃晃、吱吱悠悠进来了。

宋钦宗问道:“是何物品?”西夏使臣笑道:“不过毛皮、枸杞而已,无论春寒料峭还是冬日寒来,此些物品尽皆驱寒保暖之用。”李邦彦、高俅、白时中、种浩、李纲、姚平仲、种师中,一干宋朝大臣一个个愕然不已,宋钦宗更是惊奇万分。宋钦宗忙道:“毛皮自然可以作衣而用,这枸杞实乃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之物。快快呈来,朕且一观。”言毕太监便呈了一盘走了上来。宋钦宗见到,枸杞如此之状,红红果粒,不大之体,然则小小之身甚为珊珊可爱。这东西,张明远、费无极曾在西夏见过,不过宋钦宗在东京,虽说听过,却未曾见过西夏枸杞,自然暗暗称奇。

西夏使臣突然哈哈大笑起来,环顾四周不紧不慢的道:“此物之初乃野生之物,实乃塞上奇宝,后来家种就品种繁多,优良选择了。陛下可泡茶、饮用实为大补,驱寒、养颜尽皆美矣!江南之地,细雨绵绵、阴凉潮湿,实乃大用。中原人也多有赞誉,为何陛下不知,就过谦了?”宋钦宗装傻充愣,且看这厮是何道理,随即忙道:“的确不知,但说无妨。”

“岂不闻《诗经·小雅》有云,‘南山有杞,北山有李。湛湛露斯,在彼杞棘。涉彼北山,言采其杞。’唐代杜工部说:‘枸杞因我有,鸡栖奈汝何?’唐朝之时,枸杞就已家种,非野生仅有。大唐刘禹锡已知枸杞药用功效。所谓‘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枸杞枝根谓之‘仙人杖、西王母杖’。大唐白居易叹之曰‘不知灵药根成狗,怪得时闻夜吠声。’就连你们宋朝的苏东坡大学士也有云:‘根茎与花实,收拾无弃物。’陛下竟然不知,就奇怪了。”说着西夏使臣看向宋钦宗,颇有得意忘形之状。见众人默然不语,这厮接着说道:“当然,如此不知也在情理之中,我西夏乃是偏远小邦,国也无大名,何况一物乎?如何与你中原大国相提并论,岂不是自讨没趣。”种浩原本对这枸杞有所了解,不过目下却也装傻充愣,且看他说出什么道理,毕竟目下金国乃头号大敌,结好西夏也是势在必行,故而只是听着,不再说话。西夏使臣此言一出,群臣点点头,深以为然。

西夏使臣马上叹道:“不过也不尽然,细细想来,唐代时候唐太宗可以称之为‘天可汗’,可现到如今,宋朝虽为中原大国,但幽云十六州还是无法收复,不仅无法收复,而且国土尽失。北方尚不保全,岂可再望玉门关?唐诗说的好:‘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我想应该改为‘杨柳何须怨羌笛,春风难度玉门关。’又有唐诗云:‘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我也应该劝一劝你们诸位了,如今只能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的确是无‘故人’了。”此言一出,众人心中颇为叹服,果然是个满腹经纶、才思敏捷之人。不过言语之间有些羞辱大宋的言辞,心中又不免尴尬起来,一个个顿时面如土色。

没想到他会得意忘形,变本加厉,有恃无恐。种浩心里十分憎恨就忙道:“何必如此,你西夏也并不见好。契丹人嘴里获得西平王的称号,我大宋手中求来西夏国的封号。契丹人面前卑躬屈膝,女真人跟前俯首称臣。在我大宋眼前也不过丧家之犬,何必口出狂言,汪汪吠叫。”西夏使臣一听顿时用手一指大呼“你”字不住,愤怒万分。

宋朝群臣震动,白时中、李邦彦、高俅心里暗笑,且看种浩如何收拾局面。姚平仲、李纲、种师中也提种浩捏着一把汗,哪里想到种浩好似孩子气,居然与西夏人斗起嘴来,不过言语之中虽说有些不敬,可也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