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三章: 大敌当前  忧乐记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恩德,置于士民之上,已二十余载。虽兢兢业业,仍过失不断,实乃禀赋不高之故。多年来言路壅塞,阿谀充耳,致使奸邪掌权,贪饕得志,贤能之士陷于谗言,缙绅之人遭到流放,朝政紊乱,痼疾日久。而赋敛过重,夺百姓之财,戍徭过重,夺兵士之力,利源酤榷已尽,而谋利者尚肆诛求;诸军衣粮不时,而冗食者坐享富贵。可谓民生潦倒,奢糜成风。灾异屡现,而朕仍不觉悟;民怨载道,朕无从得知。追思所有过失,悔之何及!

宣和七年诏

一老妇仔细看上一眼,明白些许意思,马上咳嗽一声,随即冷笑道:“如今天下大乱,陛下倒着急起来,那太平岁月,咱皇上做什么事来着?那金明池里的龙舟歌舞升平,那艮岳里飞禽走兽、花花草草,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成?天上不会掉馅饼,何况‘花石纲’了。我老太婆给佃户人家做衣服,大半辈子,苦不堪言,这皇上就没什么好,喜欢花草树木,破石头。真是好笑,常言道,‘临时抱佛脚,保准没啥好。’况且咱皇上他不信佛,他崇道。神仙当不了,还把怪物招来了。听说女真人就是怪我,很可怕。”说着摇摇头,慢慢离去。

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拉着一个妇人指指点点,笑出声来:“娘,何谓《罪己诏》?”“你若做了错事,要怎样?”妇人也仰天长叹,笑出声来。“孩儿没做错事。”男孩挠了挠后脑勺。“娘是问你,假如做了,又当如何?”妇人问道。“认错啊!”男孩尴尬一笑。“认错有何用?”另一老夫愤然长叹道:“如今皇上倒关心起我等百姓来了,莫非太阳打西边来了不成?农税繁重之时,他在做什么?我等在黄河泛涝、瘟疫成灾之时,他又在何处?如今慨叹民生,为时晚矣,为时晚矣。”言毕便咳嗽了几声摇摇头慢慢离去。

一商贩又道:“我江南的兄弟乃是漕运之商,前年大获其利,后因‘花石纲’破产!害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去与何人诉说?”说着说着,此人不禁泣涕连连,余众尽皆感慨不已,哀叹个不住。

张明远与费无极面面相觑,一时语塞,子午四人也是义愤填膺,闷闷不乐。“皇上居然下了《罪己诏》,真是破天荒了。”费无极寻思起来。张明远纳闷:“皇上如此临时抱佛脚看来,女真人真的是势不可挡,挥师南下了。”“皇上为何发这个?”普安问子午。“形势危急才这样,历代帝王皆是迫不得已,哪有心甘情愿的。”子午道。“素闻唐玄宗口头下了《罪己诏》,在马嵬坡就处死了杨国忠和杨贵妃。”余下道。“看来女真人真的要南下了,真是猝不及防,天下大乱,迫在眉睫。”武连神情恍惚。

一个书生意气的中年男子摇摇头从张明远等人面前走了过去,摇着折扇,风度翩翩,随即笑道:“太平之时!那徽宗在弄什么‘花石纲’,不是歌舞升平就是玩赏花石,还能做出何等好事?此时此刻便是花言巧语了。可笑,可笑。《罪己诏》也不过掩人耳目,欲盖弥彰。实为迫不得已的下下策。”

“敢问先生,《罪己诏》上说的什么意思?”子午看这人,乃书生模样,自然有些见识,自己对这文绉绉的官文看不明白,就马上拉住这人,微微一笑追问。

“你们为何拦我?我可不敢说,我也不太懂。”这人眼角有黑痣,动了动,一怔,故意结结巴巴道。

“敢问足下,高姓大名,我等不大明白《罪己诏》上的意思,还望赐教?”张明远恭恭敬敬请教,定睛一看,心里暗笑,如何与西夏使臣高青天有些意思了,高青天的黑痣在嘴角,这人黑痣在眼角。高青天是大胖子,而这人却是矮小子。个头不过六尺,相貌还算不大异样,谈不上俊俏,也是文质彬彬。如若不是眼角的黑痣,实在也是一表人才。这人头上带着东坡巾,手里拿把折扇,便是风流倜傥了。

“晚辈向先生请教,还望赐教?不知《罪己诏》说些什么。还望赏脸,就到樊楼酒楼吃些酒,我等边吃边聊。”普安素知东京大名鼎鼎的第一酒楼便是樊楼酒楼,故而也拱手毕恭毕敬起来,看这人有些意思,想必也是头头是道。这《罪己诏》上的文绉绉,普安也是一知半解,自然想找人弄个明白。

“你们不必客气,在下有些急事,不便久留,还望见谅。就此告辞!”这人一脸茫然,凭白无故,有人请客吃酒,还到那样高档的所在,如何天上掉馅饼了,一定没什么好事,故而推脱起来,说着意欲离开。

费无极灵机一动,心想这人想必头头是道,喜欢吹毛求疵,喜欢爱慕虚荣。要用激将法,才可让他回心转意。细细想来,初次见面,就请客吃酒,放在常人身上都难免提防小心,实乃人之常情。如若不推心置腹,客客气气,诚心诚意,恐怕难以奏效,故而对这人,微微一笑,抱歉道:“方才多有冒昧,实在得罪。我们从京兆府而来,久闻东京文人墨客大名,一个个也是风流倜傥,玉树临风,头头是道,才华横溢,妙笔生花,出口成章。在下也喜欢诗词歌赋、舞文弄墨。李太白、杜工部的诗歌;欧阳修、苏东坡的文章,王羲之、颜真卿、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