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六章:园林之美  忧乐记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个个哈哈大笑开来,张明远等人也是乐此不彼。众人不知不觉便到了一个小亭,此亭在一小山坡下,坡下是一池,亭在池边。只见池边山石上刻写着:金明池,三个褐红大字,一目了然,甚为壮观。此处景色怡人,美不胜收。张明远、费无极又扶着宋徽宗下了船,余众一个个跟了下来。

宋徽宗在前面走着,观赏着此处的景色。望了望那亭子蔡京灵机一动,便别出心裁道:“陛下,此亭还未取名,您就御赐一名如何?”宋徽宗转过身去看了看亭子,又望了望那池水,只见,池边柳枝飞舞,池水波光粼粼,便道:“此亭就为柳池亭,如何?”蔡京笑道:“实乃绝妙之名也,曾几何时,陛下武功英勇神武,乃我大宋帝王之楷模,如今文治又是天下冠顶,微臣佩服,佩服的五体投地。好,好,太好了,来人啊!”“属下在!”一侍卫应声道。“快,速速取来笔墨纸砚,请圣上御赐墨宝。”蔡京一声令下,那人便匆匆忙忙而去了。

宋徽宗走到亭子里面,他看了看那石桌,精雕细刻的,十分精致。石凳上早已铺好了一块黄色垫子。蔡京忙道:“请陛下稍作歇息,先且观赏观赏。”说着,李邦彦和童贯便上前扶着宋徽宗坐了下来,余众一个个才进来。俄而,在亭子石桌旁边童贯研磨,宋徽宗挥毫起来,在徽州宣纸上大大的书写了三个字:柳池亭。只见,字体端正,秀美婉约,如工笔所画的柳枝一般,清瘦而骨干,端庄而典雅。三个字横在纸幅上,足显风流之气。

宋徽宗微微一笑,看向众人,道:“你们看,朕这瘦金体之字,尔等觉之如何?”李邦彦赶忙笑道:“天下第一,莫可能及。”张叔夜一看不由感慨万千起来,忙道:“陛下书法,果然天下第一。”童贯叹道:“陛下,此书果然美妙,妙,妙,妙。足显陛下果断干练之气,实乃帝王妙笔。笔法犀利铁画银钩,飘逸劲特,这样的楷体之书乃是独步天下了,必当流传于后世。”

蔡京赶忙惊道:“陛下,您实乃我大宋史上帝王文笔之冠顶。我等愧不可及,愧不可及!”“太师言重了,过奖,过奖,实乃过奖言语。素闻蔡太师书法也是东京一支笔,不必自谦了。”宋徽宗笑道。身边之人也随之笑将了起来,而蔡京自然更是笑面可掬。宋徽宗走了走,转过身来,含笑问道:“明远、无极、段王、种浩,你们以为如何?”

张明远心想,如何也问我们,想必皇上也照顾我等情绪,故而这般问上一问,可见皇上心思缜密。我该如何对答,看这瘦金体,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反正我不大喜欢,感觉有些太媚。不过既然问到了,不可失了皇上颜面,必得违心而言,不可自以为是。皇上已然给了很大面子,按理说来,这金明池非寻常人可出出进进,既然让我等进来观赏,可见皇恩浩荡,不可自寻烦恼。想到这里,随即道:“皇上书法,天下第一。明远愧不能及,只是这京兆府见过大唐的颜筋柳骨,此番抵达东京,才知天下书法,能者比比皆是,皇上便是这其中的佼佼者。”

蔡京眯眼含笑,童贯默然不语,高俅撇撇嘴,李邦彦闷闷不乐,张叔夜喜笑颜开。宋徽宗两眼炯炯有神,笑容满面间,点点头,继续前行,微风拂面,昂首挺胸,气度不凡。金黄龙袍,熠熠生辉。金黄色龙冠上的金色飘带也随风起舞,脚踏岸边石基,波光粼粼,远眺而去,蔚为壮观。

“没想到,皇上书法如此了得。想必颜筋柳骨也是自愧不如了。”费无极心想,这赵佶真是不自量力,就这些个叉叉丫丫的字,太过妩媚,娘气十足,还天下第一,着实可笑,不过在此处,不可由着自己的性子胡说八道,这可不是玄空,乃是当今大宋皇上,想到此处,马上笑容满面道。

童贯、高俅马上瞪了一眼这费无极,被种浩看在眼里,心中乐个不住。蔡京一怔,看费无极小小年纪也谄媚的不得了,不由一激灵。李邦彦看费无极风流倜傥,模样俊俏,也笑了笑。此些光景居然被段和誉撞个正着。

“皇上书法天下第一,纵然颜筋柳骨如何可比,他们乃是凡夫俗子,皇上书法实乃天子御笔,自然更上一层楼。”种浩寻思,作为京兆府一方大员,如何不趋炎附势一番,否则无法在这官场混下去,想到这里,也随即道。

“皇上洪福齐天,自然书法也天下第一。我大理国可不会这个,想必吐蕃也没有,西夏也没有,契丹更没有。受到大宋熏陶,我大理也文明开化了不少。如若不是时常到东京,如何可以见识到天下人间诸多稀罕事务。我大理国还要多多学习大宋才是。”段和誉心想,我大理国虽与大宋表面上平起平坐,实则要得到大宋庇护,作为大理国国主,此番进京,也是为了讨好皇上,毕竟东京打擂,列国争雄,来此也是探探虚实,看看列国如今有何动向,昨日大宴已然明了,大宋、契丹、西夏乃三家强势之国,我大理与吐蕃,乃至黄头回纥、西州回鹘、交趾、高丽、扶桑,不过是列国眼中的小兄弟而已。我大理如若不被吐蕃欺辱,只能依附大宋。虽说契丹、西夏与我大理隔着大宋,他们不能对我大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