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宫廷见闻  忧乐记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好。”张继先仰天长叹道。张明远、费无极看着张继先和自己年岁相仿,心中寻思开来,就说大也大不了几岁,叫哥哥也是可以的。只是隔着师父这层辈分,一时间规矩的好生了得。

张继先看着张明远、费无极二人不禁叹道:“你二人莫非是终南山弟子?”张明远惊道:“天师如何看出?”张继先道:“通灵之术而已。”“世所罕见,佩服佩服。”费无极顿时瞠目结舌。种浩道:“天师来自龙虎山,实在神仙人物。”段和誉道:“天师雷法天下闻名,幸会幸会。”张继先道:“徒有虚名,实不敢当。贫道所愿天下太平就好。我大宋千里江山美轮美奂,如此便要倍加珍惜。明远、无极,你们师父可好?”“家师还好,多谢挂念。”张明远、费无极点点头。“让你们师父早作准备,提防贼人暗算。”张继先一语落地,告别宋徽宗等人走了出去,飘飘然颇具仙风道骨。

送走张继先,众人坐了下来。宋徽宗道:“种爱卿,此番召你进京,自然有要事相问。不知长安那边可有动静?朕想听听,你说说看吧!”“陛下,微臣遵命。西夏总共发动了三次进攻,在綏州就两次,不过都被臣击退了。自从陛下恩准双方设榷场以后,两国边境还算太平,往来驼队不绝如缕,请陛下放心!”种浩说道。“好,好。如此甚好,朕也甚慰啦,既然长安无忧,我看你就,呃,你就进京任职,如何?京兆府,那就交给太师,再作安排,你看如何呀?”宋徽宗问道。“这!”没等种浩再说下去,只听的是一阵抚掌大笑,种浩顿时一怔。只听一人大笑道:“小将军,你在京兆府子承父志,劳苦功高,这些,陛下可都知道,忘不了,你就放心吧!进京来,你我同朝为官,一同侍奉陛下,岂不很好?长安方面,不有吴将军吗?我想,这京兆府秦风路经略安抚使吴玠也年青,让他接替你,你不会反对吧,有道是皆为青春俊杰,自然同心同德了,是也不是?”原来是蔡京掷地有声。“陛下,京兆府应该再让年轻人驻守,小将军劳苦功高,应该擢升进京护卫陛下左右才是。”李邦彦眉飞色舞,一脸坏笑。

“陛下,那,容臣再忙活几年吧!臣这也算是子承父业,尽忠报国了,毕竟长安防务,事关川陕乃至大宋江山安危,容不得半点差池,请圣上三思,太师也要好好想一想。西夏虎视眈眈、防不胜防,镇守京兆府乃是微臣义不容辞之事。”种浩恳切万分道。蔡京顿时迟疑道:“西夏怎么了,他们难道有什么动静了?”“乾顺不可能胆大妄为。”李邦彦不以为然。

种浩叹道:“乾顺把元昊时期的计谋又使了出来,目下新任将领恐怕防不胜防。”宋徽宗一怔,赶忙问道:“是何计谋?”种浩洋洋洒洒便道:“就在我大宋康定二年,那西夏李元昊向我大宋发动进攻。元昊通过细作了解到一些军情,得知我宋军将领任福求胜心切,意欲速战速决,便设下了‘引蛇出洞’之计。先派小股部队入寇我边关要塞,遇到任福大军就佯装败退而去。任福不知是计马上抛掉淄重,亲自率着数千轻骑追击,沿途夏军遗弃了不少马匹、骆驼,我军见状以为,党项人落荒而逃,更是群追不舍。进入好水川口后,就发现路上摆着不少封闭的泥盒子,未曾见过,自然就十分好奇,有人用手一拍,里面有跃动之声。任福命令士卒将那泥盒砸开,才发现里面满满当当皆是鸽子。装在里面的鸽子受惊腾起,直飞谷顶,这正是我宋军进入埋伏之兆。夏军看到白鸽腾空,喜出望外,十万人马一起从山头出击,便将我军压在了谷地。李元昊在山头以二丈多长的鲍老旗作为指挥。我向西,那旗指向西,我向东,那旗指向东,我大部宋军左冲右突,终不得脱险,此战我军死伤惨重,损失将校十余员,任福最终也身首异处,死于非命。”如此言语,也是掷地有声,肺腑之言。宋徽宗和蔡京、李邦彦一看,这般下去,一时半会儿也僵持不下,心中熟思起来。张明远、费无极、段和誉也是若有所思,浮想联翩。原来种浩对西夏果然了如指掌。

宋徽宗若有所思道:“种爱卿!按理说来,太祖武德皇帝曾定下了诏令,地方大将要听命圣意加以换防。但念你一片忠心,你家父又有大恩于朕,就容你十年吧!十年后,朕可盼着你进京伴驾!”“好,圣上英明,臣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臣一片忠心,万望陛下明察。”种浩下拜道。宋徽宗忙上前扶将了起来道:“种爱卿,快快请起,不必如此,朕有这般忠臣,心中甚慰!你家父撒手人寰,朕也是伤心难过,还望你节哀顺变,子承父志,在京兆府为朕分忧。”种浩拱手道:“多谢陛下体恤,敢不尽心竭力。”蔡京、李邦彦站在一边一脸茫然,片刻默然不语,张明远、费无极、段和誉也是感慨万千,颇为动容。片刻,宋徽宗让蔡京、李邦彦离去,他与张明远、费无极、种浩、段和誉畅所欲言,把酒言欢,身心愉悦之际自在说话。

“诸位请勿见怪,太师和李爱卿公务繁忙就先行离去了。”宋徽宗笑道。种浩道:“不敢有劳太师和李大人作陪。”张明远道:“太师公务繁忙,我等自然明白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