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宫廷见闻  忧乐记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陛下亲自接见已是受宠若惊。”费无极道:“陛下日理万机却来相见,我等感激不尽。”“陛下近来为老种相公离去伤心难过,你们可知?”段和誉道。种浩、张明远、费无极摇摇头默然不语。“段王何出此言,朕早已好了许多。种浩、明远、无极前来,朕喜乐无比,不必说伤心难过的事情,岂不自寻烦恼了?”宋徽宗摆摆手道:“切莫如此,朕与你们年龄相仿,此番相识,多了些朋友也是颇为感动,还望你们多来东京陪朕说说话才好。你们来了,朕这孤家寡人就‘名存实亡’了。是也不是?”众人哈哈大笑。

种浩道:“皇上所言极是,‘孤家寡人’的确令人不悦。”段和誉道:“自古以来,孤家寡人都多愁善感。陛下却非同一般,看陛下身心愉悦,本王欣慰之极,愿陛下洪福齐天!”张明远道:“孤家寡人也是人之常情,皇上时有心烦意乱之事,只要心平气和,大可自由自在。”费无极道:“孤家寡人非人人可望及,还望陛下洪福齐天。”宋徽宗道:“你们可知我心中苦闷。”“陛下如何也有苦闷?但说无妨。”张明远诧异万分。“陛下如何会有苦闷?”费无极一怔。段和誉道:“陛下但说无妨。”宋徽宗一脸庄重,闷闷不乐道:“如若不是身在帝王家,做个大宋读书人也是好的。朕就在东京郊野,结庐隐居。可春夏读书,秋冬出游,可写字作画卖到集市,也可做教书先生教人学问,如此过活自由自在,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如何不好?”众人目瞪口呆,片刻缓过神来,也暗暗点头,深以为然。

张明远看宋徽宗这般光景就道:“陛下果然是性情中人,如此早已谋划好人生之路,岂不令人佩服。”费无极见宋徽宗神情恍惚,马上赞道:“听上去也是令人心驰神往了。”种浩不看宋徽宗,只是低着头道:“陛下所言,正是微臣以后向往之事。”段和誉道:“本王以后退位就皈依佛门了,在大理找一个依山傍水的所在,归园田居自然是一大乐事。”宋徽宗环顾四周,道:“朕所建艮岳便是这般想法,意图自然山水,修身养性,清静无为,聊以忘忧。”

张明远心知肚明,宋徽宗尊崇道家也是一时兴起,如若执迷不悟,如梁武帝舍身佛寺之事,岂不误国误民,就劝道:“可惜陛下乃天子,还要以江山社稷为重。”费无极细细一想,这可匪夷所思了,如若皇上想不开,做了道士,把江山社稷抛之脑后,那还了得,也劝道:“陛下如若想清静无为,就应该是无为而无不为。”种浩寻思,宋徽宗有归园田居之意,这般如何是好,还要马上劝说才好,就掷地有声道:“天下还要陛下主持大局,还望陛下明鉴。”段和誉寻思,如若大宋六神无主,契丹、西夏围攻大宋,我大理也就唇亡齿寒了,想到这里,马上劝道:“如今契丹虎视眈眈,西夏又伺机而动,陛下要高居朝堂,以国为重。”宋徽宗叹道:“朕自然明白,只是身不由己。”众人默然不语,不知所云。

次日,京兆府有军务大事,种浩不得不赶回。段和誉也离开大理许多时日,也到了离开东京回大理的日子。宋徽宗、张明远、费无极在东京城外送种浩、段和誉离去。“陛下、段王,明远、无极,我回到京兆府会想念你们的。”种浩道。宋徽宗道:“种浩,切莫伤心难过,镇守好京兆府替朕分忧才是。”种浩再拜:“微臣一定竭尽全力,不负皇恩。”段和誉道:“陛下,本王也告辞了。此番抵达东京打扰许多时日,有劳陛下恩典赏赐了。”宋徽宗道:“切莫如此,还望段王常来常往,我大宋与你大理也算是情深似海了。”段和誉泪光点点又拜,宋徽宗赶忙扶起好生抚慰。“浩兄,回到京兆府,给我们回信可好?”张明远道。种浩笑道:“男子汉大丈夫,不必婆婆妈妈,放心好了,回到京兆府会给你们留许多美味佳肴,还望你们做客。”费无极道:“本想一同会京兆府,再回终南山,不过好不容易来一趟东京,还没逛够,如之奈何?”

宋徽宗道:“明远、无极,不必着急回去,朕还要和你们好好聚一聚。朕不轻易留人,你们可别让朕失望?”“恭敬不如从命,陛下放心,弟子一定留下来陪陛下说说话。”张明远、费无极点点头。“这便很好,朕失去了师道老将军,你们来了,朕多少宽慰许多。”宋徽宗喜笑颜开道:“种浩如若不是镇守京兆府,也可留下来陪朕。明远、无极与朕实在缘分使然,一见如故。还望你们明白。段王如若不着急也可留下来,朕望你们多陪朕才好。”“微臣也想,不过京兆府事关重大,微臣要替陛下分忧。事不宜迟,这便告辞,还望陛下珍重。”种浩拜道。段和誉也拜道:“陛下洪福齐天,来日方长,许多时日多有打扰,本王也该告辞了,昨夜大理来信说,吐蕃有许多番僧和狂徒滋扰,不得不防。下次再来朝见陛下。”“种浩所言极是,京兆府事关重大,还是要回去才好。大理有吐蕃滋扰,段王还要以国事为重,朕就不强留了,如若吐蕃滋扰甚大,有需要大宋之处,我大宋一定出手相助。”宋徽宗神情肃穆,推心置腹。种浩拜道:“陛下如此,微臣感激涕零,不知所云。”“陛下这般深情厚意,我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