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五章 浔阳江头无琴瑟,大珠小珠落玉盘。  十方英雄传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你为之付出多少艰苦辛酸啊。人有时走得太快了,就需要停一停,回观一下,让心清静清静,要学会豁达超脱。”

他望向窗外吟诵着,“终日错错碎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王式也深有感触,因他也是几年前受人弹劾,说他私结宦官王守澄,由殿中侍御史外放江陵的,故发自肺腑感慨道:“老师这句偷得浮生半日闲说得妙啊!人这一辈子起起伏伏,你是到头来成为人家脚边的沙粒,还是化作心底的传说呢?是甘愿在名利场上攀言附势了此一生,还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呢?”

他用手指着远处在晚霞映照下格外瑰丽的甘棠湖说,“秦英雄,你看见那湖上一抹长堤和石桥了吗?这堤是李公堤,那桥名思贤桥,是江州父老为了纪念老师的弟弟白鹿先生李渤命名的。十七年前,师叔来江州任刺史,体察百姓疾苦,敢于为民请命,三十六年的逋欠得以并放;他见城南有大湖阻遏往来,便纠集工匠在湖中筑堤。堤长七百步,南连山川岭,北接城南关,沟通南北,行人称便。堤上又建桥安闸,兼有灌溉农田之利,造福百姓安抚一方。白鹿先生一生为官称得上两袖清风,刚正不阿,像这样的活法才不枉此生呀。”

“王贤侄说得极是,人这辈子赤条条来,赤条条走,图的是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呀。如不能扬名千古,也不要遗臭万年吧?”秦靖赞同道。

“现如今这江州刺史是谁?”李商隐为老博士夹了一箸菜。

李涉低头看着轻蔑地回答:“张又新,杨虞卿的姑老爷子,李逢吉的小跟班、干儿子,人称八关十六子之一,阴险狡黠,品格低下,一门心思掂对着害人,当年差点把李绅打入万劫不复之地,此人不值一提。”

因为和尚不喝酒,故茶过三巡,菜过五味,大家约定次日李老师和秦爷他们同行,一起循江东去。

夜深了,听着梆子声声,几个孩子的肚子里也在咕咕作响,这晚饭也是过于的清淡了,没等月出东山,吃的那些树根野草就去了五谷轮回之所了。

逍遥鼓动起励儿、义方,夹带上德儿便似四只狸猫背着师父溜出木船。

此时已是夜深人静,离岸不远到处是白雾横陈,渔火映在墨色的江面上鳞光摇曳。

街上卖吃食的不多,没有挑选的余地,每个人先来了碗夜摊上的鱼丸,扎巴扎巴嘴好像意犹未尽。

再往前走,看那街口拐角处支着个小吃棚子,棚子里的食客只有三两个人,但星豆大的光亮却给这漆黑的夜色平添了几许暖意。其中一人从后面看那是个熟悉的背影,正自斟自饮好不快活。

四个孩子互相挤了挤眼睛,偷偷地摸上前去,逍遥伸手一捅他的腰眼,大家齐声大喊:“义山大哥!”

这一吓,进士郎刚喝下的一口酒囫囵吞枣咽到贲门后,又一股脑儿地喷了出来,呛得他不住地干咳。

“你们这些臭孩子,吓了我一大跳,若不是我胆子大,就这一喊得吓躺下。”

稍微缓过来了,他抹去眼角的泪滴,摆出一副什么也瞒不过的样子,笑话着孩子们,“小馋虫们,是不是肚子抗议了,偷着出来打牙祭来啦?我在那饭桌上就看出你们没有吃好,对不对?”

德儿站在他的对面回答道:“那菜肴还是蛮丰盛的,就是素了些,味道也好,浔阳楼的招牌就是不同凡响。”

李商隐撇了撇嘴,“不同凡响个六饼,满桌子的杂草丛生,一点浑星都没有,真难为浔阳楼的大师傅啦。你这孩子就是太好面子,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就是口是心非,好就是好,孬就是孬,自己怎么做还用看别人的眼色吗?对得起天地良心,不损人利己就已经很好啦!瞻前顾后,畏手畏脚,耽误了大好青春,只能是望洋兴叹,一事无成。你看我胆子就大,有魄力,怎么想的就怎么来,我的青春我做主。”

他顺手放上两个泥碗,将酒倒满指着木墩豪迈地吩咐,“都坐下,德儿,你先打个样,带着你这两个师弟把这酒干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不喝不是好老爷们。”

逍遥抓了把油炸蚕豆,嘎蹦嘎蹦地嚼着,“义山大哥你吹牛,胆子小就是胆子小,刚才看把你吓的。”

商隐很不服气地说:“小丫头净瞎说,我胆子可不小,什么都不怕,除了我有个毛病见不得血,一看见就晕倒。”

正说着东面的小树林里传来时断时续的铜锣响,停了片刻又发出瘆人的摇铃声。一丝疑惑浮现在李商隐那白皙的脸上,“赶尸的都在湘西呀,怎么赣北也有这行当了,罕见,罕见,奇怪,奇怪。”

“不足为奇,这几年我们江州时不时的就会出现几波赶尸的。”摊主在抹邻桌桌子时插上一句。

励儿好奇地问商隐:“什么是赶尸的?”

“赶尸是三苗蛊术的一种,属白巫术。让一连串客死他乡的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