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厚黑江湖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虽说是众怒难犯,但是这为头的不过是那石青和赵学究,老爷先暂时不要理他,若是有乡绅来问时,就说,正要追捉,狮子山一伙强盗的窝赃之家,谁来保他,必定是受了土匪财物。这些乡绅怕担上窝赃的罪名。自然避而远之,过些时候老爷在呈文上去,朝廷以老爷你剿匪有功,那还不大加褒赏!”

“师爷真是妙计!”

转眼之间过完了春节,还不见县衙放人,石青把赵先生叫来商议道:“刘高原这狗官,看样子没有打算放人,如何救得出王石来。”

赵先生右手捋了捋胡须,:“这漳州知县刘高原素来贪酷异常,凡事听那赵师爷摆布,两人沆瀣一气,狼狈为奸。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有理难辩。只有去求梁州知府沈忠良。沈大人正是这刘高原的顶头上司。我以前曾经在沈大人府上教过几年书。后来他家公子考中了进士。做了巫山县令。父子具在一处为官。”

石青道:“先生既然认识沈大人,那就好办了。我一向听说沈大人为官清廉正直。你便即刻起身。免得刘高原在出什么幺蛾子。”

两人又感叹了一回,赵先生告辞出来,回到家里,吩咐妻子些琐事,然后嘱咐道:“我要往粱州见沈大人,过些日子才能回来。”

第二天,收拾了十两银子权做路费,又向云来客栈,老板冉百万借了一头骡子,云来客栈就在码头边上,平时有什么要买的货物,都是从码头坐船去漳州城买,养头骡子也没用处,却是冉百万,喜好没事的时候骑着骡子在周围散步闲逛,所以店里有骡子。

这梁州府,下辖八个县,巫山,秭归,云阳,奉县,源城,南怀,温汤,这漳州县正是治下。从绿堂坝去梁州府若是走水路就很绕道,船从漳州在奉县入长江,逆流而上走五百里水路,途经源城,云阳,方才到梁州府。水路上行比陆路更慢,所以赵先生选择走陆路,在码头乘船度过浣溪河,走两百里地,过温汤县,在走二百三十里地就是梁州府城。骑着骡子两天就可以到温汤县,在走两天就到了。一共最多走五天就可以到梁州府城,一来一回,半个月就可以把事情办完。

赵先生牵着骡子在码头下了船,船家把一人一骡度过河去,上了岸,骑着骡子顺着大道一直向前走,此时刚过完年,早上寒风扑面,四野里树叶凋零,田里的白菜,被严霜打的焉了,好像用开水烫熟了似的。沟渠里结了厚厚一层冰,骑在骡背上,听着蹄声得!得!敲击路面,眼前一片白茫茫的雾气,几只麻雀在田里啄食,看见赵先生骑着骡子过来,被惊得飞散开去。牵着缰绳的手在寒风中冻得生疼。

行到中午,太阳透过浓雾露出笑脸。大地开始回暖,肚中有些饥饿,遥望远处有个村庄,又走了几里路途,到了村口。

村酒店高悬酒旆,三间茅屋,黄土筑墙,虽不是高墙大舍,在这荒村之中也别有一番韵味。如同沙漠里的绿洲,三杯村酒下肚,消去多少旅途的寂寞。半碗烩面可解周身之疲乏。

从骡背上下来把缰绳拴在屋子边的一颗榆树上,跨步进店来,店老板上前迎着,:“客官吃点什么。”一边说,一边从肩膀上取下一块抹布在桌子上抹了抹,嘴里喊着:“请坐!请坐!”

赵先生看他待客殷勤,也面带笑容的说道:“我有一头骡子在门前榆树上拴着,你帮我找些草料,黄豆,喂喂。一会儿一起算钱给你。给我来一碗包面。不要放辣椒。”

店家答应:“好呢!”随即转身叫过一个童儿,吩咐去屋里倒了两斤黄豆,取了一背篓青草,拿出来喂骡子。

吃完包面,叫店家来算了帐,从店里出来已经是未牌时分,跨上骡背继续前行,一路上夜住晓行,饥餐渴饮。行了五日,走进梁州府城中,真是人烟稠密,进得城来,大街上车水马龙,两边做买的做卖的,吆喝声,争吵声,叹息声,呼喝声,骡鸣马嘶,热闹非凡。赵先生从骡背上下来,一路径奔府衙而来,穿街过市,到梁州府衙门口,看见两边衙役正站立左右,此时沈大人正在升堂理案,不便打搅,就在对面街上找了家客栈,住下。黄昏时候出来看时正门已经关闭,估计沈大人这会退回后衙休息去了。便出了店门,转到府衙后门,敲了敲门,一个青衣大帽,四方脸紫面膛的门子,吱呀一声把门打开,看见赵先生立在门外。

门子问道:“你找谁?”

赵先生赶忙抱拳施礼:“我要见你们沈大人。有劳你通报一声。”

门子听说要见沈大人便问道:“你是沈大人的什么人?可有帖子。”

赵先生见问便回答道:“出来的匆忙未曾带帖子。你帮我回禀一声,就说教书的赵培根求见!”

门子有些懒懒的说道:“老爷吩咐概不见客!你还是回去吧。”说着就要关门。

赵先生赶忙用手扳住门,:“我是沈大人公子的老师,你去一说,他准见我。有劳有劳!”

门子见说是沈衙内的老师,便说道:“那我去通禀一声,你在门口稍等片刻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