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叫哀嚎之声不断自魏军军阵中传出。
魏军诸将校面对这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八阵之法,几乎无能为力。
只能采取防守姿态,并不断派出亲兵向司马懿请示。
不到两刻钟时间,魏军前锋的士气军心就遭到了相当的打击,阵脚很快从松动变成混乱。
若非有后阵斩前阵之军令,恐怕将有溃散之虞。
司马懿已自骊山台地回到了仍有四万多人马尚未出战的大阵当中,收到魏平诸将的消息后,在将台上仔细观察了一番形势,又陆续点出一万战卒去接应魏平诸将。
八卦阵中心方阵,将台之上,大汉丞相的牙纛迎风作响。
魏延、吴班、陈式、孟琰诸将,望着不断退却的魏军阵线,神情严肃中带着亢奋。
他们率众演练这八阵之法大概也有二三年了,信心自然有,不然也不会上心演练。
但自丞相北伐以来,他们这北伐主力之师,却是从没有与魏军发生过哪怕一场列堂堂之阵的野战。
于是这八阵之法,也就没有经历过任何一场实战的检验。
如今终于摆出阵法,且阵法确实产生了过往演练时预想的效果,诸将赫然是兴奋的。
平心而论,汉军之所以在决战时将这从未有过实战经验的八卦阵摆出来对敌,确如司马懿所言,是受到了战场宽度与腹背受敌的双重限制。
而诸将经过研判,皆认为此八卦之阵确比传统的方阵更加合适。
但与司马懿适才所言不同的是,这军阵看起来阵容不整,混乱不堪,并非阵中士卒不习战阵之故。
而是八阵本就是表面看似混乱,仿佛乱军瞎打,实际乃是阵中兵乱而阵不乱。
原因就在于,与传统方阵相比,此阵精髓在于变化。
变化要多,就要求每一阵的兵种配比都要多样化。
弓、弩、刀、枪、盾、车、骑,所有兵种全部混搭在一起,看起来自然就乱七八糟。
指挥这样一个乱七八糟的军阵,对将领的指挥能力要求很高。
将领的指挥能力越强,八卦阵就越灵活,变化就越复杂。
除了对指挥素质要求很高外,该阵对阵中将士的素质要求也更高。
反过来说,能适应如此复杂阵势的士兵,其综合素质远不是只能理解方阵的士兵所能相比的。
此阵被丞相改良创造出来,能够流传数百年,成为后面南北朝乃至隋唐时期最实用最受欢迎的战阵,得到诸如司马昭、司马炎、马隆、高闯等人认可,乃至军神李靖的六阵,亦是由八卦阵改良而来,对如今这个时代的传统方阵产生些降维打击,确是再合理不过。
又两刻钟过去。
在司马懿陆续派出一万援军,汉魏双方军力相当,且汉军也打算保存体力实力的情况下,双方终于进入了短暂的僵持阶段。
司马懿再度勒马登上台塬,默默估计着八卦阵中汉军的兵力,又感受了下风向。
不久后朝亲兵下令,命州泰、孙礼、王观、贾凯、焦伯五将,率荆豫本部大军一万,各携干草火油,往汉军设于骊山台地那座营寨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