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抉择
且说,汉魏双方到了此时,已僵持拉锯了近半个多时辰,仍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死伤与成建制的溃散。
汉军自不必提,八阵之法可谓坚若磐石,两万七千人组成的战阵,在司马懿陆续派出一万增援后,在人数上仍然占据绝对优势。
通过不断变阵与支援,在接阵后的大半个时辰里,以近乎一比四到一比五的代价,杀伤击毙了魏军一千四五百人。
这种近乎于蚁附攻城的战损比,
一来得益于战阵攻守兼备,变化多端,司马懿及前线指挥的魏军诸将校,除了以人数碾压,或以精锐凿阵外,暂时找不到破阵之法。
二来,司马懿派出来的前锋,除了魏平、贾栩二部可算中坚外,其余诸部,即张靖、山峻部皆是练度与披甲率一般的“中等马”,至于后面补上来的一万援军,更是原本的长安守卒,而汉军这八阵之法,非精锐练卒不能用。
汉军以上等马打下等马,倘若还不能打出局部优势,那这场仗也就没有打的必要了。
日头越升越高,天气逐渐变热。
就在司马懿刚刚下达军令,命州泰、孙礼五将领一万人,持干草火油奔袭骊山台地的汉军营寨,试图以此制造混乱的同时,
坐镇中军“握奇”的大汉丞相,察觉到了魏军军阵薄弱之处,迅速派出中军魏延的“奇零”之军从侧翼硬凿魏军张靖部。
张靖部瞬间死伤一百余人,军阵侧翼出现一个凹陷部,魏延四百精锐并不退却,而是如尖刀般从凹陷部深入切割。
张靖侧翼暴露,变阵不及,左手侧守御薄弱,不到半刻钟时间便被横向凿穿,后部丧胆之下,再不能维持阵线,直接溃阵而走。
其前部本与汉军处于僵持拉锯态势的二百余精锐甲士,随即被汉军前后左右四面合围,在不到半刻钟时间内尽数被消灭。
见到张靖部溃阵而走,司马懿派出的援军结阵前压,补上空缺,并试图将魏延部四百余精锐留下。
然而汉军反应极其迅速,阵中奔出数百弓手弩士,为魏延四百破阵精锐提供火力支援,掩护魏延部退回阵中,继续保存实力。
“丞相,这两万魏寇除三四千人可堪一战外,其余皆乃乌合之众,依我之见,不如先全力击溃之!定可使魏寇破胆!”
一直在将台上随丞相观战的魏延神色有些亢奋。
方才那阵若派出去的不是四百,而是一千,则完全可以将那支溃散的魏军阵中铁铠甲士全部留下。
其后部那些仅披皮甲的乌合之众难成气候,不过充数而已。
就在魏延建策之时,溃阵而走的张靖部已竖旗擂鼓,收拢溃卒,战阵聚而复合,在补充了几百兵力后再度压上前来。
见此情状,站在魏延身侧,须发皆张的虎步监孟琰,也提出了与魏延相同的建议:
“丞相,司马懿如今存的心思谁都明白!
“无非是看出了我王师精锐尽在这八卦阵中!
“欲以彼之弱旅,来消耗我王师精锐的体力,等待我八卦阵中王师露出破绽,所谓以正合。
“待我王师体力耗殆,精神松懈时,破绽百出时,再以精锐出战,所谓以奇胜。
“我王师今与魏寇僵持,却是合了那司马懿之意!
“不如先奋力灭其一部,使其丧胆,逼得司马懿不敢不派、不得不派主力出来与我决战!”
魏延闻言至此,又望着溃而复合的张靖部,神色不屑中又有些懊恼:
“丞相,我意也是如此!
“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又所谓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如今我一鼓之气正盛,朝起之气正锐,不以此锐盛之气破敌,反而任司马懿主力以逸待劳,击我衰竭惰归之气,下之下者也!”
魏延言罢,孟琰、爨习二位蛮将立时附和。
就连丞相身边不甚谙习军事的费祎、胡济、杨戏诸府僚也是意动,纷纷将目光投至丞相身上。
丞相望着军阵沉吟思索,然而不等丞相开口,相府长史杨仪就已对着魏延诸将横眉怒目而斥:
“魏寇这两万人马,你们说击溃就能击溃吗?!
“且不说能否顺利击溃,纵使击溃了他们,又真能使司马懿手中几万荆豫主力丧胆吗?!
“将决胜之机,寄托于魏寇丧胆这种无定之事上,与赌徒何异?!”
“放你娘…”魏延本欲大骂,却又突然止住。
“你杨公威只须管好军械粮草后勤之事,至于临阵杀敌,哪轮得到你在我面前大放厥词?!”
见魏延竟没有向以往一般出些粗鄙骂娘之语,杨仪也才想起来陛下让他们不得将个人私怨带到军事上的警告,遂也收敛了些许神色:
“哼,我大放厥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