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9章 长安以西,尽入彀中  三国:王业不偏安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控制俘虏,维持秩序,根本顾不得仔细统计。

赵云、傅佥将事情交给一众下属军吏,总算跟陇右下山的王平、匈奴营地百里奔袭的杨条聚首。

赵云先是看了一下杨条胳膊上那道仍未愈合的骇人大疤,连夸其人高义,最后直接以贤弟相称。

杨条一脸无所谓,随即给赵云、王平、傅佥等人带来了天子在五丈塬击退张郃主力的消息。

听得几人本来紧绷的弦俱是一松,紧接着一个个啧啧称善。

只可惜杨条也只是远远望见,对于渭水南岸战事的细节究竟如何,却也并不知晓。

众人只得留着这份好奇,等着与天子接头时再听个前因后果。

至于杨条说到关兴带着区区几十甲士劫匈奴营地,擒匈奴贤王之时,众人又皆是震惊感叹不已。

赵云更是激动得差点面红耳赤,连道数声不愧是当年万军中斩颜良首级的关公之子,真不堕其父声威。

傅佥同样惊叹,只是惊叹之中更带许多艳羡。

失色自语,说什么好男儿合当如此,又说什么有此番功业伟迹,纵是死也无憾了。

“子均你呢?你怎么来得如此之快?”赵云声色和气地问道。

对于这位在街亭表现亮眼,又与魏延在祁山斩首三千,如今更是因救驾心切而断然下陇的“年轻人”,赵云抱了不小的期望。

这是大汉又一枚新升的将星,一定要好好爱护。

平素沉默寡言的王平对赵老将军景仰已久,此刻也能听出赵老将军语气中的呵护之意,赶忙恭敬拱手:

“赵老将军,丞相本欲全力进攻天水,但收到了您的信,知晓您孤守陈仓不放心,于是便派我领五千人来渭水狭道观望。

“既防止张郃自此上陇,又则一旦陈仓有难,我能火速来援。

“魏寇无人侦查,我便一路领军下山,前日距山口四十里才见到伪魏斥候。

“便派南中蛮勇小路潜行,结果当夜便发现张郃竟兵出渭南,往五丈塬去了。

“我收到消息,忧心陛下有难,情急之下率军下山。

“山路难行,中午才到山口。

“三千魏寇设关守卡,我亲自率众在前冲杀,又派两百无当飞军上山下岭出于其后,贼寇才大恐惊退。”

闻听此言,赵云连连点头赞许。

用兵之法所谓正奇相合,说着简单,实际上要各种审时度势,哪有那么轻松?

能每战辄行,又每行辄准之人,都可谓一时名将了。

就比如这区区两百无当飞军,如何判断他们一定能吓退敌人?

再者,正奇相合,正在前,奇在后。

王平说得轻巧,似乎是两百无当飞军出于其后才成就奇功。

可谁又知道他亲自率军在前冲杀的“正”需要多大勇气与果决,付出了多大牺牲?

若没有王平与杨条一并来解陈仓之围,赵云与傅佥也准备一正一奇杀出重围的。

但客观地说,即使是赵云本人也不敢说一丁点忐忑也没有,于是便愈发赞赏王平的智勇。

然而仍有些纳闷:

“张郃既敢引主力自渭南奇袭,为何只派人侦查四五十里山道?

“他当年便自此入陇大败孟起,按理不该如此大意才是。”

王平先是摇了摇头表示不清楚,随即又想到了什么:

“赵老将军,张郃下陇前被丞相在武都设伏大败一场,损失了精锐甲士五六千。”

“竟有此事?”赵云终于恍然。

“难怪城下守卒士气萎靡速度如此之快!”

王平接着又说有个天水归汉的小将拼死射了张郃一箭,也不知到底射中没有。

众人就此又是议论了一番,最后却也讨论不出个所以然来,找了个归降的校尉一问,竟也是不知。

张郃下陇分前中后三部,留守此处的校尉都是前部与中部之人,自拔寨之后再没有见过右将军。

因先前武都一败,各校尉得命须谨守各寨,擅离者斩,军令皆通过亲兵传达。

听着也属寻常。

最后众人也懒得猜了,杨条道:

“赵帅,不管他是死是活,渭水南岸那一两万人也已是逃无可逃,咱们是直接渡渭揍他,还是在这里守株待兔,等他自溃?”

赵云不假思索径直道:

“能被张郃带去渭南,必有其本部精锐。

“所谓穷寇勿迫,被疯狗咬一口也不轻松。

“只须断其归路,不与其战,待其自溃即可。”

次日。

五丈塬。

刘禅被赵广叫醒,从其人口中听到了一个不可思议却又合乎情理的消息,于是勒马下塬。

到了塬下,只见几十名裸衣负荆之人朝他膝行而来,最后尽皆伏地。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