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1章  发展生产力从1981开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种设想中的乘波体结构。

乘波体这一概念是1950年代,英国科学家terrynonweiler首次提出的,他指出飞行器可借助激波产生的压力差实现高效升阻比。

1960年代,美国nasa的15火箭飞机最高6.7马赫验证高超声速飞行的可行性,但未采用乘波体设计。

此后美苏军备竞赛,两国在弹道导弹再入飞行器rv研究中尝试优化气动外形,但受限于计算能力和材料技术,乘波体未实用化。

到了80年代,超级计算机的普及使复杂激波模拟成为可能,美国nasa兰利研究中心开发乘波体优化算法如锥导法。

但是到1987年,美国方面还没有完成设计,另外相应的高超音速风洞也没有,所以要想设计定型,还不知道要什么时候。

温伯格在了解完此次缅甸方面的导弹试验的所有侦查观测到的数据和分析结论后,赶紧向等着消息的总统汇报。

“总统先生,缅甸方面的导弹是一款采用了多种跨时代技术的武器,咱们必须重视起来,另外我建议跟苏联和中国方面核实下,他们是否有进行过某些帮助,不然我实在想不出来缅甸方面怎么能设计并制造出如此诡异的导弹。”

“温伯格,苏联方面你去联系,现在他们的高层已经基本接受了我们的和平宣传,一些前沿的科学研究不妨敞开来谈一谈,今后咱们接收他们的科学家和相关技术时,也好有个准备。”

“好的总统先生,我这就去联系。”

此时的苏联领导层已经经历了大换血。

苏共***是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

他在1985年3月11日上台。

上任后开始主导“改革与新思维”ПepectponkanГлachoctь,是推动政治经济体制转型,美苏核裁军谈判核心人物。

部长会议主席是尼古拉·雷日科夫。

他在1985年9月27日上台,主管经济改革,尝试引入市场机制,但因计划经济惯性阻力重重。

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名义国家元首是安德烈·葛罗米柯,1985年7月2日上台。

是资深外交家,曾任外交部长28年1957—1985,非常支持戈尔巴乔夫改革。

国防部长是谢尔盖·索科洛夫。

1984年12月22日上台,负责军事改革,应对阿富汗战争及美苏军备竞赛。

外交部长是爱德华·谢瓦尔德纳泽。

1985年7月1日上台,推动美苏《中导条约的签署,缓和冷战对抗。

而温伯格要联系的就是苏联的国防部长谢尔盖·索科洛夫。

没错,他们之间通过专线联系上了。

“您好!谢尔盖·索科洛夫,我是温伯格。”

“您好!温伯格,这个时间打电话来,是要谈中导条约吗?”

“那个容后再谈,我找你是有关缅甸方面的事情,你应该知道在几个小时前,对方试射了1枚洲际弹道导弹。”

“没错,我们的金兰湾基地侦测到了部分轨道数据,如果你们想要的话,可以用对方的末端再入数据来交换。”

原来此时的苏联在南太平洋海域没有任何补给基地,他们的水面舰艇基本不去那里活动,只有某些弹道导弹核潜艇会偶尔在那边巡航或者路过。

因此苏联方面没有末端的数据,原本他们还想着如何搞到的,现在美国方面先问,那么他们就先把条件提出来了。

“额,我们要谈的不是这个,我想找你确认下,是否有位缅甸方面提供某些研究上的帮助,比如高超音速风洞的测试,碳碳复合材料的研究等等。”

温伯格在电话里,把想了解的都问了一遍。

谢尔盖·索科洛夫在电话里坚定的说没有提供任何帮助,他们也奇怪对方的导弹为什么在距离地面80多公里后就探测不到了。

两方在电话里一对账,发现这缅甸方面的技术确实来得非常诡异,并且那些技术要么是科学家畅想的,基本很难实现的,要么是他们两国全力攻关中的,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实现的技术。

对完账后,两人谈起了军事技术合作的事情。

此时两国的中导条约谈判已经接近尾声,苏联一改之前的强硬态度,现在对美国方面是非常的软。

其实也不难理解,美国方面已经通过粮食这种武器,彻底掌握了苏联的命脉。

苏联之前的政策导致国内的粮食生产能力一直在不断下降,进入80年代后,每年都要从海外进口大量的粮食来弥补国内的供应缺口。

美国方面及时的发现了苏联的这一弱点,在粮食上面采用了多种办法。

前期低价倾销,让苏联方面认为国际市场上粮食很多,不必急于提升国内的粮食生产。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