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1章 航天大发展的几大前置条件  发展生产力从1981开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财长与央行行长签署了一份协议。

里面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促使美元对日元、德国马克等货币贬值,缓解美国贸易逆差与全球经济失衡。

德国方面虽然有美国驻军,但是它处在两约对阵的最前线,所以在谈判期间就开始做一些避险动作了。

日本方面却只能是默默接受美国的宰割。

协议签署后,美元兑日元大幅贬值,由原来的1美元兑250日元贬值到了1美元兑190日元,贬值了24%,这是短短的两个多月的时间。

王建昆根据多项数据判断美元兑日元至少要贬值40%,甚至美国方面贪婪一点,贬值到50%都是有可能的。

因此他在84年开始就一边授意日本的岗村幸雄设立多个地产公司和金融公司。

一边将白马会从黑道上获取的收益,通过外汇期货或期权押注美元贬值,比如买入日元/美元看涨合约。

还将获得的一些地产抵押给银行,借入低息美元,兑换成高息日元或马克资产,赚取利差与汇率升值收益。

到了1985年底,王建昆让百龙会操作的一系列投资已经有了20多亿美元的收益。

并且这份收益还在滚雪球般的变大。

为了今后能获得更多的收益,王建昆倒没有急于抽取大量资金,只是陆续的发一些订单给岗村幸雄,让其去找三菱,松下,索尼等公司,让他们生产一些精密部件,补充星耀集团高精度零件生产产能不足的短板。

那些订单也不需要付现金,日本的那些公司都接受岗村幸雄的商票。

虽然这些商票兑付周期长达一两年,但是为了订单,不得不亏本生产。

因为协议签署后,大棕商品除了石油因为美国的强力介入没有大涨,其他的铜,铁矿石,铝甚至橡胶等都大涨价。

日本企业生产的汽车家电机床等成本快速上升,对外出口的产品竞争力大大降低。

为了保订单保生产,日本方面也不得不采用各种手段,因此岗村幸雄的订单才能够被这些日本企业接受。

王建昆在盘点了材料,技术,资金三方面的准备情况后,开始到缅甸陆地最南端的一个叫加东加尼的小城考察了,那里将是大型运载火箭的备选场地之一。

那里是伊洛瓦底江的出海口,在千年以前,还是一片浅海。

伊洛瓦底江从缅甸中央平原带来的泥沙在出海口不断堆积,渐渐的形成了陆地。

如果是纯粹的泥沙堆积形成的陆地,是不适合用来当航天发射基地的。

但是那里有一座岩基小山,此前应该是一个小岛。

泥沙渐渐的在小岛附近聚集,所以形成小山。

地质勘探队已经在那座小山上和周边打了数十个井了,地质数据显示下面30米之后就是坚固的岩石层。

并且整个岩石层的面积高达2平方公里,用于航天发射基地是足够了。

王建昆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决定亲自去那里看看,顺便也到仰光去看看那里的造船厂的建设情况。

今后的火箭制造厂将设置在仰光北部的一个小城,那里有可以停靠8千吨级货轮的码头。

火箭制造完成后,将通过海运到加东加尼的航天基地。

这样火箭的直径就不用像中国一样,受制于铁路的最大通行宽度3.8米了,而是可以直接发展美国的那几种大直径火箭。

(本章完)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