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8章 大建设 五(核力量建设篇)  发展生产力从1981开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王建昆在工地待了1天,就和小舅岑勇离开了。

今后他将时不时的前来查看建设进度。

离开核电站建设工地,他来到了马高的工业园区,开始对机械厂的设备进行升级。

今后为了不受制于人,核电站的各种设备最好都能自己生产。

另外建设核电站设备的各种机床,仪器,今后都是可以用来生产其他的大型高精尖设备的。

其中核电站设备所有设备里,制造难度最大的就是反应堆压力容器rpv,蒸汽发生器steamgenerator,主泵reactorcoolantpump,控制棒驱动机构crdm这四种。

反应堆压力容器rpv的材料需要抗中子辐照脆化,耐350c高温。

因为已经从法马通总部得到了一些技术资料,也知道了大概的冶炼流程,冶炼出来应该是不难的。

此前设计出来用来制造炮管钢的电渣重融炉,只要多一些时间摸索,应该是能把工艺路线摸索出来的。

材料冶炼出来后,还需要整体锻造。

这款压力容器的直径达到5米,壁厚250毫米,需要的万吨级水压机虽然已经有了,但是相应的大型模具还需要特别制造。

锻造出来的各部件还需要焊接,因为材料特殊,壁厚又高达250毫米,所以需要通过窄间隙埋弧焊ngsaw来焊接。

这种焊接设备王建昆只能是先复制一两台出来,供压力容器制造厂的工人们先练习,后面再让其他工厂制造。

焊接完成后,焊缝需要通过ut超声波和rt射线检测。

这两种检测设备虽然在制造火炮和大型柴油机时就制造过,但是性能还是不够好。

王建昆同样先按照法马通的产品制造了几台供人练习使用和拆解研究,今后再考虑制造。

蒸汽发生器的制造难点主要在u型管弯曲精度控制和管板钻孔精度控制。

数万根u型管,它们的弯曲精度误差<0.1毫米。

管板的厚度高达500毫米,孔位精度±0.05毫米。

之前用于炮管制造的大型机床的精度还不够,需要王建昆单独复制一套法马通公司使用的德国德玛吉公司生产的高精度数控机床。

主泵的单泵功率高达510mw,40年免维护。

其中的难点在轴密封技术:防止放射性水泄漏,需多层流体动压密封。

轴承材料制造,碳化钨涂层,耐高温高载荷。

同样还是之前的方法,他自己先复制一套制造设备出来,让机械制造厂用复制出来的设备来练习使用。

那些设备的制造图纸和技术要点则上传到中央电脑,星耀机械的研究部门会一步步的开始立项研究。

控制棒驱动机构crdm是精准控制反应堆功率的,其移动速度是0.530cm/s。

制造难点是电磁线圈耐辐照设计寿命60年。

机械爪钩材料要抗疲劳断裂。

这两款材料他也是先复制一下材料给到相应的制造厂用于试生产,技术资料也是上传然后让相应的研究所立项研究。

王建昆就是用这种方法,给全解阵的工业生产能力加速再加速。

核工业设备的制造技术和材料研究,除了用于今后的一系列核反应堆设备制造,还能用来制造其他的设备比如航母用大型锅炉,大型燃气轮机等。

到了7月份,一个个设备开始陆续的正式制造。

王建昆时不时的到各个工厂查看制造进度,在工程师们遇到一些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就用超能力出手帮助一把。

此时核电站的土方挖掘清理工作在第二建设局全体人员的努力下提前半个月完成了。

建设局局长将办公室都搬到了工地上,带领工人三班倒的工作,就是为了尽快完成这第一座大型核电站的建设工作。

土建工程完成后,就是混凝土工程了。

前期的地基浇筑和最外层防护壳的建筑难度比较低,第二建设局是可以轻松应对的,所以王建昆没有去工地上用超能力辅助建设。

到了安全壳穹顶的施工时,他才从各设备制造厂抽身,到工地现场监督施工过程。

安全壳穹顶必须是整体浇筑一次成型,整体浇筑的混凝土必须无裂缝。

这就需要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在510c,此时缅北的温度已经维持在30c以上,水温也在25c左右。

为了穹顶施工,第二建设局在工地附近建了一个临时的制冰厂,并将一个山洞改造成冰库,将提前制造的冰块储存起来。

到了正式施工的时候,混凝土预混塔除了加25c左右的水,还有一个料口不断将冰块加入进去。

预混出来的混凝土温度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