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六章 南方民乱起  大明正统1442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官,后来成为行政最高长官,一度就是宰相。

这些内廷官,决计不能是太监,否则下面文官是绝对不答应的,甚至口服心不服,而且大明太监固然有一些能干的人,要保证这些太监每一代都有杰出人士,却也太难。

朱祁镇忽然想起了王振,心中轻轻一叹。

“这些内廷官,也不能是文官。否则的话,我一切心血不就是白费了。”

朱祁镇想要以内廷官代外廷官,乃是他自己权利的一次扩张,而不是给文官伸进内廷的机会。

这个大方向,是绝对不能变的。

但是具体该怎么做,朱祁镇一时间拿捏不准。

从什么地方找一个有活力,有社会地位能与文官抗衡的阶层?这个问题,让朱祁镇陷入沉思之中。

突然朱以扩来到朱祁镇面前:“陛下,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王英密奏”

朱祁镇打开密奏,匆匆一翻,脸色大变。深吸一口气,却是上面写到,浙江人叶留宗据守福建山中,暗结甲兵,图谋造反,而福建地方,隐瞒不报,粉饰太平。

这锅甩的干干净净,你是福建最大的官,绕开谁能绕开你?不过朱祁镇看在他已然六十九还在效力的份上就不计较了。

王英也将前因后果的说清楚,这一件事情真正的问题出现在大明的矿业政策上,而具体引爆这个问题的,却是皇帝要求周忱当时重开浙江,福建等地的银矿。

太皇太后罢天下矿场,与民休息,对百姓来说,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好事不得到好好安置,就会变成了坏事。

朝廷罢矿场,仅仅是封山不采了。官员撤走了,但是当地的矿工却没有安置。

朝廷刚刚开始建立矿场的时候,这些矿工都是以劳役的方式从附近征召的,连年在矿上,靠着开矿生活,而今一句话,朝廷不采矿,这些人就必须自谋生路,但是那里有很多人能走到出路了。

其中就有一个叫叶宗留的人,将矿工组织起来偷偷的开矿。

这是常有之事,不足为怪。

但是问题是周忱而今又下令重新开矿了,矿在那里,又在叶宗留手中,他聚众数千,啸傲山林,矿山就是他们的命根子。他们怎么可能会因为朝廷的一道命令,就放弃矿山。

在他们看来,这矿山就是他们的了。

周忱在户部文档看,矿山是封禁的,重新解禁就可以采矿,而地方上不会把情况告诉上面的。

福建地方自然是想尽办法,搞定叶留宗。

朱祁镇从朱英的密奏之中。看得出来,叶留宗在山中聚啸,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

而且周忱主持重开闽浙之间银矿的事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福建方面想搞定叶留宗举动,从上半年就开始了。

福建布政使王英虽然已然六十九,平时把政事情全部交给下面,但关键时刻也可以挺身而出,随着朝廷命下来,福建布政司王英联合按察司带来了军队。福建都指挥使朱英的水师军队也不怪王英不去找,福建水师近三万甲兵只听皇帝调令,王英也实在无奈。

然后双方打了一场。

最关键的事情是。

打输了。

不怪王英无能,福建上下没人听王英指挥,王英虽然有威望,那也是在士林中的,再者福建当地卫所兵一触即溃,王英还没来得及指挥就溃败了,气的这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当天晚上就给皇帝写了密奏,并且要告老,王英的政治眼光也是特别敏锐的,由此一乱,东南就要大换血,王英赶紧趁现在告老,要不是他实在是太老了,朱祁镇就凭他这份政治敏锐程度就必须重用。

打输之后,就在现在正统十年十月,叶宗留在山中正式拉杆子,打旗号称,太平国王。

是不是非常耳熟,不过和太平天国没有任何关系,只是普通的民乱。

这个消息,而今都被福建方面压着,王英一个外地人也左右不了这群土著,只能听之任之,他们正在紧罗密鼓的准备第二次围剿。封锁一切,关于这一件事情的消息,王英则什么都不管,也管不了,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如果围剿成功,准备将这一件事情,当做没有发生过。

而且朱祁镇从王英这样着急的上奏,甚至感受到了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王英对福建方面第二次围剿胜利的可能,不报太大的希望了。

朱祁镇对此自然不敢怠慢,立即召集文武大臣密议。

朱祁镇说明情况,直接问保定侯道:“南方的卫所到底是怎么回事?”

虽然朱祁镇对福建地方的无能,感到不满,但是他更知道,而今要解决当务之急是什么?是叶宗留。

朱祁镇并非不知道,南方卫所军不能打的,毕竟之前倭寇上岸后,以不足千人的规模攻克一个千户所。

朱祁镇心中已经有估计,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南方卫所情况会低到这种地步。

打不过倭寇也就算了,还打不过矿匪。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