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六章 南方民乱起  大明正统1442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甚至朱祁镇一场败仗,直接让叶留宗小看朝廷,之前不过是在山中过小日子,而今居然敢称王撤旗了。

朱祁镇也知道,叶留宗手下定然也很能打的。

想想就知道,这矿工体力,是能打的,而且朝廷封矿,撤出人手,叶留宗盗矿,其中也不会太平的。

看到这里财富的,不仅仅是叶留宗一个人。想想就知道为什么叶留宗能得到最后的胜利,想来不是他官府方面有关系。

而是他手下的人能打的。

但是朱祁镇还是无法接受,广大南方卫所都疲敝如此,一旦南方有事,频频从北方调客兵南下。一来影响北方的边防,二来,大明看上去养卫所不花钱,但实际上卫所无偿占有大量土地,这其中朝廷也是付出代价的。

孟瑛说道:“臣曾经负责招募南征军队给靖远伯和南和伯,在南方遍考南直隶,江西,浙江卫所,皆不堪用,臣俩次从中共挑选精锐十几万人从军,一路上多加训练,才算是能够一用,但是这些军队,有相当一部分留给在云南的南和伯戍边了。”

“留守士卒,大多是老弱。不堪一战。”

朱祁镇听了,一时间有些自嘲。

没有想到南方卫所的凋零,还有朱祁镇决策的影响。

当初麓川之战,朱祁镇是坚决不从九边调兵。大部队动用的都是南方卫所兵。

南方卫所兵承平日久。本来战力就不堪,孟瑛为了完成募兵任务,定是将能够用的士卒,全部给调走了。回来的并不多。

想想就知道,南方卫所战力不足依靠了。

当初还觉得自己的决断是非常正确的,不管什么样的事情,一利生必有一弊随。

主政者只能权衡利弊而已,那些没有一点弊端,十全十美大好事,定然是骗人的。

只是朱祁镇而今要面对自己留下的乱摊子。

英国公说道:“臣以为当抽调山东备倭军南下平叛。”

一听到这话朱祁镇看了一眼张辅,然后说道:“英国公所言极是,福建水师在海上,不可轻动,就让山东备倭军去,只是首辅是个什么想法?”

山东备倭司指挥使朱永,在山东练兵有几年了,人数足有一万多,马匹正统十年已经达到一人一马,十丈福船有十艘,二十仗福船有三艘,三十仗有俩艘,四十仗有一艘,四十仗大明只有俩艘,山东一艘,福建一艘。每艘船上装备大发贡、碗口铳、鸟嘴铳、喷筒等大小火器,山东军一直被朱祁镇藏着,这次决定试试战斗力,不过动用船只的可能性不大。

曹鼐先请罪说道:“臣无能,此乃福建布政指挥副使谢怀,欺君枉上之举,都察院那边也多有不发之举,谢怀强纳属下之女为妾,并大肆通海,逃海关税负,甚至指使卫所官兵海上行凶。”

朱祁镇对此并不在乎。他关注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谁的责任。

只是朱祁镇对曹鼐的论断,却是非常赞同,此事根本就是地方官无能。

从朝廷法度上来看,朝廷的决策是没有错了,不管是封山,而是重新开采。银矿都是不准许百姓私自开采。

叶宗留之流都是犯了朝廷法度。

但是百姓不给你说这个,他们要活着,要混口饭吃。法律与现实从来是有差距的,即便现在也是一样的。

在这方面就需要地方官员的自由裁量了。

地方官员的自由裁量权是非常大的,所以才有灭门府尹,破家知县之说。虽然副作用很大,不如此不足以处理各种地方事务。

福建地方失职,看叶留宗刚刚开始是不想造反的。也就是不管是地方政府怎么做,都是有将一个乱子消弭于无形之中的可能。

如果放于谦,周忱在哪里做地方官,朱祁镇估计于谦敢孤身入矿山,将叶留宗招抚下来,而周忱也足够的手段,让叶留宗乖乖下山。

但是福建地方怎么做的。

一塌糊涂。

朱祁镇缓缓的睁开说道:“此辈蛀虫,死不足惜。传朕旨意,招谢怀入京觐见。”

朱祁镇言下之意,已经很明显了。这人一入京师,就别想活着离开了。

曹鼐咳嗽两声,说道:“陛下,臣以为而今不能动此人。当以大举为重,叶留宗所在仙霞岭,乃是三省交界之处,想要围剿非统合三省人马不可。”

“这都需要时间,但是他反意昭彰,如果不尽快剿灭,恐生大乱,而谢怀为了保住自己乌纱帽,定然拼尽全力剿灭叶留宗,此刻拿下他,恐怕叶留宗就要逃出生天,一时难治了。”

朱祁镇也明白,对朝廷来说坐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流寇。三省交界之处,想围剿的行政成本本就很高,即便而今朱祁镇立即下圣旨,等三省协调好,也是好一两个月过去了。

朱祁镇之后让内阁下旨封王英为南京礼部尚书,也就是挂个虚职,允许返乡,朱祁镇不是舍不得处罚他,是因为他的儿子——北镇抚司指挥同知王裕,朱祁镇正在重用他,怎么能亏待他的老父亲。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