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一章、矮寨奇观  西行两万里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再次度过了一个迟迟不肯安静的夜晚后,我们提着行李走回前晚停车的地方。这是一处荒废了许久的院落,如今作为古城附近为数不多的停车场之一,丛生的杂草间每日都停靠着不下百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小汽车。想必光靠着这件院子,停车场的主人也能拥有可观的收益,更遑论他还经营着一家品类齐全的便利商店。

在停车场附近的铺子里,一家人找到了久违的湖南米粉作为早餐,虽然比不上长沙的一些老字号,却也与印象中的味道**不离十了。心满意足地离开餐厅,美好的一天由熟悉的味道正式开始。我发动汽车,向着杭瑞高速往北驶去,不再留恋身后的凤凰古城。

数十分钟以后,汽车抵达湘西州首府所在的吉首城区。这座隐藏在重峦之间的小城,南北分别沿着狭长的万溶江河谷与峒河河谷向前蜿蜒着,直至被年迈的焦柳铁路串联起来。作为曾经省内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吉首如今的面貌早已焕然一新。我们在公路上遥遥望见,一幢幢崭新的高楼大厦身边,一架架整齐的塔吊正不知疲惫地为城市添砖加瓦,令它看起来朝气蓬勃、未来可期。

由包茂高速离开城区,我们不久便来到在中国桥梁建筑史上绽放着绚丽篇章的矮寨大桥前方。这座主跨达到1176米的悬索桥,是世界上跨峡谷悬索桥中主跨度最长的大桥。由于当地险要复杂的地质基础与变幻无常的气候条件,它在建造初期就备受各方瞩目,被称作是不可能建成的桥梁。可中国人向来喜欢创造惊喜,经过不懈的攻坚克难,设计建设团队终于在独创了“塔梁分离设计”及“岩锚吊索设计”等方案以后,打通了这条连接湘渝的重要公路动脉。

矮寨大桥与德夯峡谷两边的隧道相连。我们刚刚驶出隧道,便看到前方两座参天的白色索塔分别屹立在山崖两端。它们如同正在互相对视的两位门神,用魁梧的身躯在狂风骤雨间守护着脚下大桥的周全。抬头仰望,横梁上“矮寨大桥”四个苍劲有力的红色大字十分醒目,可还未等我细细品味,汽车便已行进到桥面之上。

桥面上的缆索、吊杆、护栏、车道线统统被漆成洁白,在阳光下显得有些炫目,只剩车轮下方的柏油路孤单地乌黑着。行驶在其中,让人顿时生出置身于仙界一个白色神殿里的错觉。若是凑巧遇到云雾天气,峡谷上方飘荡着的几卷残云便会让这种感觉更加真实。只可惜,一公里的长度对于高速公路而言,仅算得上是几个瞬息的距离,我们来不及在大桥上停留得更久一些。

不过,一家人与矮寨大桥的缘分并未就此结束,毕竟我们此番就是为了它而前来。汽车在前方的矮寨收费站驶离包茂高速,沿着曲折的厦成公路来到群山怀抱中的矮寨旅游区。旅游区规模极大,占地足有数千亩,由矮寨大桥、德夯峡谷与吉斗苗寨三个景区组成。

地如其名,矮寨大桥景区的核心便是先前经过的那座巧夺天工的大桥。除了能够漫步在桥梁上之外,还可以俯瞰矮寨公路与德夯峡谷,临崖的玻璃栈道也是个不错的体验。而吉斗苗寨,则是座扎根在悬崖上的苗族村寨,最值得一览的便是峭壁梯田与青瓦木屋。相比之下,德夯峡谷最为包罗万象,断崖、峰林、奇石、飞瀑、村寨、小溪、古树、绝壁全部都非寻常的景色。

我们首先前往的是矮寨大桥景区。景区未雨绸缪地在山坡上开辟了许多平整的停车场,远远超出了目前游客的实际需求,让人丝毫不用担心找不到车位的问题。我把汽车泊在距离游客中心最近的位置上,便带着白菜与玉米往入口走去。方才在车厢里未能观察到的雄奇一面,稍后定要在观景台上弥补回来。

景区气温凉爽舒适,我们任由阳光洒在身上也未察觉到炎热。在略显冷清的站台等候了片刻,摆渡巴士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它沿着迂回的盘山小路,将游客一路载到悬崖不远处,便算是完成了使命。话说回来,我对巴士司机精湛的驾驶技术记忆犹新。要知道,在一条仅容得下两辆巴士的临崖弯路上时时提防着来自对向的下坡车辆,还要保证车辆的平稳行进不出差错,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

通过扶梯来到崖边,再搭乘观光电梯下降了五层楼的高度以后,一家人没费什么气力便抵达了大桥的观光平台。

这是我们首次站在水平的角度由侧面端详矮寨大桥,也终于看见它出现在宣传照中的红色钢梁。原来,这座桥梁共有两层,上层是高速公路,我们目前所在的下层是人行观光通道。一根根粗壮的红色钢梁以稳固的三角形状,从左右两侧将上下层连接起来,难怪我们在公路上未曾见到它们的身影。

望着下方深不可测的山涧与对岸如同斧削的山壁,我才真正明白大桥为何被称为世界之最。眼前的红色巨龙绷直了躯干将两座大山紧密地拴在一起,就这样孤傲地悬在峡谷上方,一丝不肯松懈。因为它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身体下方再没有任何倚仗,只剩下万丈深渊,若不拼尽全力就绝无生机可言。

沿着平台,三个人很快走到桥梁的人行通道上。说是通道,这里更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