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一章、矮寨奇观  西行两万里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像是一个走廊,毕竟还有上层的公路桥面遮风挡雨。廊道不似头顶的公路一般宽阔,只有四人人左右的宽度,分布在桥梁左右两边,每隔数十米便由一个横向的步道相连。行走在其中,能够时刻感受到峡谷上方空气的躁动不安。那聒噪令包茂高速上汽车呼啸而过的破风声都黯然失色,使人下意识地把步伐调整得小起来。

我们本欲走到对岸看看另一端的景色有何不同,却不得不止步于半途。景区只开放了三分之一的观光通道,令游客只好走到大桥另一侧的步道上绕回。一旁的钢梁与钢柱足有怀抱粗,尽管饱经日晒雨淋,表面的红色油漆依然鲜艳夺目。仔细观察,一颗颗深深镶在钢梁里的铆钉竟大如手掌一般,显得十分牢靠。这些只有近距离观看才能感受到的震撼,比起远看时的壮观,更是能够触及人的灵魂深处。

不远处的桥面上,景区把几块原本厚实的钢板换成了透明的钢化玻璃,让游人得以清晰地看到下方的深谷。心理素质向来过硬的我踩在上面体验了片刻,多少也感受到些许惊心动魄。最不客气的还属玉米,竟毫无顾忌地伏在玻璃上摆成了一个“大”字,还不时抬起头来向我们嬉笑着,引得其他游客纷纷侧目。看来,涉世未深的他当真尚不明白什么是恐惧。

夫妻俩趴在栏杆上,眺望着远处。横看成岭的山崖上绿得浓密,却依旧遮不住险峻处裸露着的岩石。那里太过陡峭,几近垂直角度的山势,任凭再顽强的生命也难以扎根生存。下方的矮寨小镇枕在小河旁静谧地晒着太阳,我们甚至能够远远分辨出哪栋是医院的大楼,何处是学校的操场。穿镇而过的厦成公路在脚下的山坡上弯出了十来到U字弯,虽比不了贵州二十四道拐的惊险,却也让人微微瞠目结舌,尤其是以这样俯瞰的角度去看。

不过一个小时左右,一家人就完成了矮寨大桥景区的游览,辗转驱车前往位于峡谷深处的德夯景区。

汽车首先来到的是德夯苗寨,被称作大山里世外桃源的地方。这里尚未经过成熟的商业开发,还保留着苗族人真真切切的生活痕迹。清澈的九龙溪给小寨带来的天然的优质水源,于是家家户户都临溪而居,这样无论浣衣洗物,还是择菜饮水,都极为方便。溪岸上由并不规整的青石砌出两条古道,沿途还能瞧见筒车、水碾、渡口的踪影。我记得,有两家苗族扎染的铺子,在门前的竹架上晾晒着碎花的布料,显得那样古朴宁静。

一个个苗族男女踩着苔藓丛生的青石拱桥,穿梭于九龙溪两岸的小巷中。他们步伐轻慢,并不着急赶去自己的目的地,只管在路上有说有笑地消磨着时光。几位拄着手杖的大爷正慢悠悠地踱着步子,背上的背篓里装着些新鲜的山货,看来老哥几个这次上山收获不小,不然怎么逢人脸上便笑开了花呢。

若沿山路走向峡谷深处,那里还隐藏有许多少为人知的美景。成群的岩壁岩柱,让山崖看上去险峻极了,恐怕连雄鹰都难以在上面立足。谷中蜿蜒的溪水,把沿途的碎石冲刷得圆润细腻,每每遇到低洼的地方,便形成一潭幽静的湖水,潭边则爬满了翠绿的石头。最出名的是九龙溪源头的流沙瀑布,216米的落差当之无愧是国内最高的瀑布。也正是这巨大高差的缘故,让瀑流还未落地便先在半空中碎成细沙一般。缥缈如雾、洁白如絮的水流,像是一丝丝细雨钻入看客的毛孔之中,令人心神舒缓又清爽。

只是山路崎岖难行,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望而却步,把峡谷的神秘留给今后的来日方长。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