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一记耳光  小学女教师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整个教师办公室都沉浸在一种极其压抑的气氛里,只有张巧还在大大咧咧地为她们打抱不平:“每天,天还没亮,就给爬起来到学校看学生早读,下班也不意味着休息,改作业、备课,无休止的免费加班,一分钱补助都没有,每天还要面对着家长的质疑和领导的数落,谁来缓解教师的压力……”

后来,见大家都不怎么回应,她也渐渐地不再讲话了,也许受办公室气氛的影响,张巧的情绪也莫名地低落了起来。

临近午餐时,戴志丹副校长来到海禾办公室。戴副校长跟张巧的为人处事风格极其相似:声音大,爱串门,爱评论,做事风风火火的。可奇怪的是,如此相似的两个人,却彼此看不上对方,明里暗里相互嗤之以鼻类,大有“既生瑜何生亮”的味道。

也正因为如此,戴志丹校长很少来海禾他们的办公室。不过今天却来了。

幸运的是张巧刚好不在,不然两人之间又将是一场初看你唱我和,一番亲热,再细听话里话外又互相较着劲的表演来。

说起这位戴志丹副校长,她可称得上是学校里最活跃的人物了。她总是穿着非紫即绿的宽松棉麻连衣裙,或披着长开衫,开衫上无不例外地绣着梅、竹之类的花色。

内敛的民族风服饰并不能掩盖她外向的性格,她的嗓门很大,笑起来尤其豪爽,那笑声似乎毫无心机,又充满着感染力,其辐射面积简直可达一个400米的操场。那一笑,海禾脑子里忍不住会浮现出刘欢正在努力伸长短脖子唱的那首歌:“……风风火火闯九州啊,哎呀,伊尔呀,哎嗨哎嗨伊尔呀……”

戴副校长的这种风格跟方乐平校长截然不同:一个口若悬河,一个不苟言笑;一个外向张扬,一个内敛肃穆。虽说两种性格相差甚远,却有着同样的强势。

也正因为彼此的强势,使得他们像两个极其干涩的齿轮,每次合作都显得磕磕碰碰。

她调到曙光小学已经四年了,这四年来表面上无条件地服从方乐平校长的领导,但实际上,谁都看得出来他们之间的不合拍。

这种不和,渐渐地让教师间形成了两个小阵营。大家根据两个校长的姓氏,私下偷偷称之为“方党”、“戴派”。当然这两个称呼,最初也是张巧嘴里产生的“杰作”了。

从戴副校长一走进办公室,就拉着海禾的手关切地询问今天发生的事情。

在交谈中她最大程度地奉献了她的诚恳:一会儿安慰海禾,一会儿叹气教师难当,一会儿愤慨家长的蛮横。

海禾有些感动了,不由得跟她贴近了许多,将自己的苦闷都倒出来,全然忘了她是副校长。

就这样,她们聊了好一会儿,看看时间差不多,戴校长起身,临走时拍拍海禾的肩膀说:“杨老师,咱们做教师的都不容易啊,有些委屈今天消化消化,明天还得照样当个好老师。没办法,教书是个良心活,你可别因此对张翔宇这孩子有什么特别的成见,还得好好教导他。”

海禾听了点点头。她的表现让戴副校长很满意,她停下要走的脚步,再次拍拍海禾的肩膀道:

“你知道为什么翔宇能中途转学到我们学校吗?因为翔宇爸爸是教育局张副局长的亲弟弟。也就是说,翔宇是张局的亲侄子呢。这件事你委屈一下就算了,不要对别人说什么。教书不容易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说呢。”

她终于明白戴志丹副校长找她谈话的目的所在,所有的关心、诚恳都只为引出最后这几句话,归根结底就是让海禾顾及张局长面子,不要因此闹事。

这让海禾的内心像是涌进了一股乱七八糟的浊流,泥沙俱下,之前累积起来的好感顷刻间瓦解。

海禾后悔刚才对戴副校长推心置腹地大倒苦水,顿觉对方虚伪得令人恶心。

下班回家时,海禾刚迈出校门时,突然发现张翔宇在身后的拐角处往自己这边张望,可当他看见海禾朝他那边看去时,又急忙缩回脑袋,不让海禾发现。

海禾明白张翔宇的心思,她知道这孩子心里也难过,翔宇虽然调皮捣蛋,成绩不理想,但秉性不坏。

海禾就假装自己没看见,只管往家走去。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