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310章 三分内史(下)  少帝成长计划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了军、政、商各方面的职权,配合着关东逐渐脱离长安中央的实际掌控,使得内史,成为了汉九卿唯一一个‘名为九卿,实为假相’的庞大部门。

而历史上无数的经验都告诉刘弘:越是庞大的部门,行政效率就会越低下,里面的龌龊就会越多,文官集团可操纵的空间就会越大。

但内史的问题,却也不是能通过削夺职权、使其重新回归到单纯的农业部门,就能解决的。

存在即合理。

既然内史能在汉兴不过二十年后,顺理成章的揽夺军、政、商等各方面权力,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证明:内史的运转,需要这些权力作为保障。

如若不然,汉室朝堂也不会允许内史这般肆无忌惮的揽权,却又对其视而不见。

既然权力已经被内史吃进了肚子,也很难再从内史手里抠出来。

所以,解决内史问题的办法,就只剩一个了。

——分割。

这也属于绝大多数时代,皇帝对某一群体无可奈何,又如鲠在喉时的操作模式。

内史的分割,刘弘其实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参考。

在历史上的景帝时期,内史被改为大农,于此同时,景帝又设立了大农的平行机构:大内,将内史的财政权剥离。

之后的武帝一朝,已更名为大农的内史更是被正式瓦解。

——改大农为大司农,全掌天下农耕事,另立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剥离大农的行政权。

再将中尉更名为执金吾,从内史中剥离而出,使得内史的军政权也被剥离,自此,内史才便向回归汉初,那个单纯负责农耕的部门运行模式。

有成功先例在眼前,刘弘也没有放着不用,另外折腾的道理——刘弘对内史的分离计划,便基本以历史上的成功先例为参考。

将来的内史,便将按照军、政,商三方面,分为三个部门:中尉、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以及大内。

当然,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的分化还不着急。

毕竟历史上,司隶三辅三分,是在武帝广关之后;如今的关中,还不急于分化治理。

但军、政、商三权的剥离,刘弘却是一刻都不相等了。

——要知道即便是丞相,都未必有内史这么高的行政自主权!

在刘揭做内史的那段日子里,刘弘更是殚精竭虑,深怕自己这位远房亲戚,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惊喜’。

周勃能反反复复煽动、调用北军,也同样是在刘揭为内史的基础之上,通过内史-中尉-中郎将的渠道,才得以顺利成行。

九卿中,倒也有和内史一样臃肿、职权涉及各方面的属衙:少府。

但少府再怎么样,也是刘弘的私人保留地不说,还不具备内史那般强大的行政权!

即便这样,刘弘也已经开始谋划肢解少府了。

自己的保留地都即将被分割,就更别提外朝的权力汇合点:内史了。

作为一个菜鸟皇帝,刘弘也有着自己做主宰的觉悟:枪杆子、钱袋子、官帽子,都必须牢牢把控在手里。

而内史,却在这三方面都对刘弘造成了威胁。

自然地,内史的肢解,也就出现在了刘弘地‘五年规划’当中。

更妙的是,通过展露肢解内史的意图,刘弘还能精准的分辨出,申屠嘉的倔强,有没有达到超越‘忠君奉上’的重要性。

想到这里,刘弘便自然发出一声淡笑,就开始了自己的表演。

“卿当知,前岁太皇太后驾崩,绛戾、曲逆等贼于长安之所为?”

不着痕迹的在已故的陈平、周勃身上再踩一脚,刘弘便道出了一个令申屠嘉惊骇欲绝的内幕。

“后阳信侯刘揭物故,亦乃朕之授意···”

只此一语,就惊得申屠嘉再也无法维持端正的仪态,满是不敢置信的望向刘弘!

对于刘揭一家的诡异团灭,朝堂自是多有猜测;其中最为靠谱的一种说法,无疑就是眼前这位小祖宗秋后算账。

但申屠嘉无论如何都没想到:在自己这个明显不算‘自己人’的臣子面前,刘弘居然能这么大方的承认!

足足十息之内,申屠嘉都没有从这则爆炸性新闻中缓过神来。

却见刘弘摇着头,发出一阵苦笑:“朕知,卿突闻此事,或以朕为不仁···”

“臣不敢!”

赶忙撇清自己‘居心叵测’的嫌疑,申屠嘉赶忙收拾好惊骇的表情,规规矩矩的跪坐在刘弘面前,面上满是讳莫如深的表情。

可刘弘却似是丝毫没有被影响,长叹口气,便继续说着自己的‘不幸遭遇’。

“去岁太皇太后驾崩,吕产吕禄为祸长安,朕深受其苦;至陈、周外联哀王以平乱,朕方安。”

“待诸吕平,朕更遣使慰劳绛戾,却不料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