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287章 摆驾上林  少帝成长计划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麦正常产出果实,三月初春,还有进行一次大水量的灌溉,以支撑冬小麦在之后的一个月之内,迅速到达成熟期。

而冬末春初,冰封的河面都才刚开始解冻,水资源本就匮乏;若真的如此灌溉宿麦,那到四月,该播种粟米时,水资源就必然会出现短缺。

再加上冬小麦在生长期的最后一个月猛然增长,必然会使土地肥力有所下降,导致种植粟米的时候,土地肥力不足以支撑其丰收。

如果冬小麦产出的粮食,口感能和粟米相差不多,那倒也没什么;可偏偏麦饭口感极其糟糕,就连喂牲口,牲口都不一定吃···

自然而然的,百姓就本能的排斥种植冬小麦了。

——费事儿、费水,还消耗土地肥力不说,居然还不好吃?

对我大吃货帝国的百姓而言,光是‘不好吃’这一点,就足以宣判这个物种的淘汰!

所以在过去,百姓宁愿在农闲时,在田中种下一些豆类,也不愿意去种冬小麦。

诚然,豆类也同样只能做牲畜的饲料,但起码对水的依赖不大,也不需要照料,更不会消耗土地肥力——反而还能让土地肥力提高一些。

对于冬小麦的种种缺点,刘弘都有比较不错的解决方式。

——对水的依赖比粟米大,可以通过修建水利来解决;

——需要百姓精耕细作,在将来必定会暴涨的价格面前也不值一提;

——对土地肥力的消耗,也能通过施肥,乃至于提前推行代田法来解决。

但无论是兴修水利,还是发明肥料、推行代田法,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促成。

所以刘弘现在的目标,也就很明确了:先把冬小麦最致命的一个弱点——口感糟糕的问题解决。

对于穿越者而言,这个问题,算是最好解决的一个了。

——把石磨弄出来就好。

冬小麦口感糟糕最直接的原因,是百姓根本不知道将麦粒碾成粉末,再去食用,反而是把冬小麦当成米类,整粒去蒸煮,才有了‘麦饭’这种破坏冬小麦名誉的东西。

只要能想办法,造出一个可以批量加工麦粒,将麦粒辇为面粉的东西,这个问题就可以得到完美解决。

——在后世,面食或许会被减肥一族嗤之以鼻,称其为‘碳水’;但在这物质匮乏的时代,碳水,绝对算得上营养价值相当高的东西。

碳水为什么会加速肥胖?

还不是因为碳水的能量足够多,更容易被身体吸收储存吗?

换而言之,如果不考虑‘会不会胖’的问题,那碳水,绝对属于营养价值很高的作物。

起码对此时,依旧以粟米为口粮的汉室百姓而言,麦面的营养价值,必然远高于粟米。

——要知道在后世,粟米都演变为中药了···

而汉室的风气,虽然还没有李唐时期那么纯粹的‘以胖为美’,但对于健康的体态,也有着近似的标准。

如形容男子体态健硕,普遍用的形容词为:虎背熊腰,身广体胖;高八尺,重三百斤(汉斤)。

形容女子,也大都以‘体态丰盈’为形容。

毕竟此时大多数百姓,都还没有富裕到能把精力投入到‘美容’事业的地步——百姓娶妻,也大都以‘能生养’‘有气力’为标准去选择。

至于后世的爱豆们,如果放在如今的汉室,必然会被评价为‘无有雄姿’,甚至是‘面呈菜色’‘身弱体虚’,乃至于‘恐命不久矣’。

民间形容某人生活条件好,也都评价其‘尽显富态’。

何谓富态?

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肥头大耳,满腹赘肉,胖的流油!

——在此时,肥胖是富有者才能达成的‘成就’!

而麦粉所衍生出的面食,将大大提高汉室百姓中,‘油腻大叔’的比例。

——在这个时代,能让百姓变胖,绝对属于皇帝的文治功绩!

※※※※※※※※※※※※※※※※※※※※

当御辇慢悠悠行驶到上林苑外围,得到消息的田叔,也已经出现在了迎接刘弘圣驾的队伍前。

作为汉室行政单位中最臃肿,人员也最多的部门,少府的产业,可谓遍布整个关中。

即便撇开主爵都尉于各地新设的粮仓,光是少府原本就固有的产业,也已经是一笔惊人的财富。

少府作室和办公场所在未央宫内,但想想就知道:未央宫长宽各不过五里,划分给少府的区域,更是一块长二里,宽一里的狭小区域。

再算上办公场所占用的面积,使得未央宫内的少府作室,能容纳的人员和机构十分有限。

少府的行政编制,也比其他所有行政单位要庞大——少府丞一,监一,少监二,六令,六尚,十五属。

除了这几十个千石以上的职务,少府还有数之不尽的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