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281章 两军改制  少帝成长计划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每一次失败,也将使得关中人在外人面前抬不起头。

如此坚固的联系纽带,使得北军必然不可能消失在汉室——只要皇帝还姓刘,甚至只要政权首都还在关中,此事就不会有改变。

不能用,又不能遣散,能怎么办?

——那就都去死好了!

这也是刘弘远赴箫关之时,为何要带上北军,而不是强弩都尉的原因——保护那几个校尉部,以免太多北军将士,牵扯进前时之事中。

灌婴带走的两部校尉,加上刘弘当时带去萧关的三部,这五部校尉,算是受影响最轻的部分。

经过对高层军官进行简单甄别、调任过后,刘弘带去萧关的三部校尉,就已经恢复了正常的驻扎、训练之中。

灌婴带去函谷关外的两部校尉,大概率也是这个处理流程。

而被同为北军士卒的同袍软禁在北营,曾随同周勃参与第二次‘冲击未央宫’事件的两个校尉部,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中高层军官一律罢职!

虽然同样进行了甄别,但不同于其余校尉‘有罪治罪,无罪官复原职’,这两个校尉部军官的甄别,遵从‘有罪死,无罪流放’的原则。

——换了谁做皇帝,都不可能相信一支冲击皇城的部队,其军官居然有‘好人’存在!

即便对事情经过、内因外由全然不知,但军队能被拉去攻打皇城,也足够证明军官的思想政治觉悟不达标。

这样的军官,有一个杀一个或许会有冤枉的;但隔一个杀一个,几乎一打一个准!

军官全部清洗,底层士卒,就要慎重对待了。

——两部校尉,足足四千余士卒,还全都是出身于关中家庭的‘良家子’!

若真的发生‘四千北军良家子被处死’,亦或是被‘撤裁’的事,刘汉政权的统治根基就会立刻动摇!

玩过游戏的人都知道:无论打仗打的多嗨,都要保证老窝的安稳。

而关中,就是老刘家最后的老窝,汉室最后的基本盘。

当基本盘都对刘家失去了信心,汉室的灭亡,也就指日可待了。

——这件事,是有先例的~

关中人不再追随嬴家,结果怎么样?

所以,如何让北军这两部校尉,共四千多人顺理成章,毫无波澜的死,就成了刘弘所要解决的难题。

最终,刘弘回忆起了前世,曾听到过的一桩笑谈。

——如果做了将军,有士卒不听从命令,该如何处理?

答案很简单:让他加入敢死队!

刘弘如今的做法,便是从这桩笑谈中得到的灵感。

与后世人所想象的不同:此时的战争,并不全都是城池攻守。

还有一种情况,是双方不分攻守,在野外铺开阵列进行对战。

在这种对战中,最常出现的作战方式,便是双方同时派长戟兵,列阵前进。

当双方将士同持数丈长戟,在战场中央接触的时候,那一条狭长的接触点,就将成为第一个收割士卒生命的绞肉机。

双方士卒的任务也只剩下一个:将手中长戟奋力刺出,争取在敌人杀死自己之前,将敌人刺死。

极其简单粗暴,与后世热武器战争初期的排队枪毙,可谓是异曲同工。

这样的战斗方式,在不远前的战国末期屡见不鲜。

除了掌控河南草原的秦,以及经历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赵国之外,其余五国,都大半以步兵为主要兵种。

而遥远的战国初期,魏文王时代,卫人吴起更曾留下‘魏武卒’这般极具传奇色彩的重步兵神话!

到了如今,这种‘手持长戟对刺’的场面,确实不太容易出现了。

汉室统一天下,若发生战争,只有两种可能:诸侯叛乱,或外族入侵。

诸侯叛乱,大概率会演变为城池攻防战,而外族入侵时,面对匈奴人的骑兵集群,汉军也只能依托城墙,勉强保证防御。

但这并不意味着‘两军对垒’的状况不再会发生。

——去问问匈奴人,想不想看见一支步兵方阵从城墙内走出,同他们的骑兵部队在野外作战?

很显然,匈奴人梦寐以求的,就是那样‘愚蠢’的汉将出现。

而刘弘的打算,便是在两年后的河南战役之中,在野外以纯步兵,与匈奴人正面钢一回!

到了那时,面对策马驰骋的匈奴骑兵,北军这四千多‘问题军卒’的阵亡,也就是眨眼之间。

——刘弘大可以‘编一支精锐’为由,将这四千士卒编为前军,然后送去跟匈奴骑兵一换一,甚至二换一。

等他们‘英勇战死’,刘弘自也不会吝啬:无论有没有功勋,阵亡将士都会得到抚恤。

这样一来,刘弘得以拔掉肉中刺、眼中钉,北军得以保全,并开始骑兵化道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