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九章 旅行中重要的不是目的,而是旅行本身  从犬父到虎父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种感知认识,知识和亲身体验是两回事,所学到的知识再多,如果无法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经验,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这也是我们这趟出门旅行的最大收获和意义。

我和豆豆的行程是完全的自由行,和其它人报旅行社或跟旅行团的行程不同,我们的自驾行程好在可以随心所欲,我们可以不在意时间点,想赶路时一天行程可以过千公里,不想赶路时可以在一个地方呆上好几天,我们不需要一个个景点的去打卡拍照发朋友圈证明自已到过那里那里,而是每到一个能够真正让自已心动的地方就好好的感受这里的一切。而这些,需要一个人具备与孤独相处的能力,因为走的非寻常路,旅途的过程中就注定会孤独不群。单车父子两人自驾大西北,并计划穿越罗布泊无人区,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件壮举。

我们在嘉峪关附近的小客栈住了两天,我每天就是在客栈的院落里用搬张靠椅,用自备的荼具煮水喝喝荼,看着关外一片黄沙和人来人往,用心品味着这座关隘要塞数千年的荣辱兴衰。这里的天气不比我们中部城市,一天中温差变化很大,一会我身上才裹着毛毯,太阳一出来我就得脱得只剩下短袖T恤。再过一会儿一阵风来乌云满天,又得重新裹上毛毯。

豆豆则是乖巧的在房间里利用这时间完成他的暑期作业和读书学习,偶尔会跑出来陪着我看着这眼前的异域风情,饶有兴致的和我探讨着这里的人的一些生活和行为琐碎,人生的一切都是这样,走走停停,就向这天上的云,不断的在变幻着,我们不能去指望着事事随我所愿,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恨,这些事不会因为人不愿意不喜欢就不会发生,这就是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和改变,对所有的众生都平等。

在嘉峪关休整了三天,我和豆豆接着向西出发,前往敦煌,全程不到400公里,我们驾驶的路虎揽胜孤独的行驶在这一条一片黄沙中铺成的公路上,当高大的祁连山脉渐渐没入荒野,河西走廊也很快失去了生机和颜色,越来越开阔的视野,一眼望不到边的沧桑和荒凉让人越来越疲倦,忽然,一片金色的沙丘连着乌黑的山峦向远方延展,沙丘之下绿意隐现,我们知道,敦煌到了。

敦煌市,是甘肃省酒泉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历来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东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以敦煌石窟及敦煌壁画而闻名天下。

敦煌,古时又叫沙洲,这个称呼很应景,它就像一叶被搁浅在茫茫沙海上的小舟,等待着被发现、被人类历史所书写,等待开启一次属于它非凡的远航。

公元前121年这年春天,在河西走廊打了败仗的匈奴人正在仓忙西撤,而当时正值人生意气风发的霍去病一路追击到敦煌才勒住了马缰。这是汉王朝全面反击匈奴的一场标志性战役,也是这片沙海绿洲传奇般航程的起点。

而驱逐和平定了匈奴的犯乱,汉武帝开始迅速重建河西走廊的地方统治秩序,修筑长城,设置关隘,部署兵力,移民屯垦……当战火初平,民心稍定,张骞和他的使团浩浩荡荡地从长安出发,第二次以使者的身份远赴西域,这一次他带来了大汉王朝的威严,并以丰厚的礼品传达了和平通商的意愿。一条穿越河西走廊连接西域与中原的贸易通道开始形成,既是分岔点又是交汇点的敦煌也从此活跃了起来,十年之后,它被赋予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名字——盛大辉煌,这就是敦煌。

当年西域的商旅和使团带着骏马、玉石、香料,经由敦煌进入到河西走廊,返回时他们又满载丝绸、茶叶和陶瓷,自敦煌步入大漠,而在所有输往西域的商品中,丝绸是其中最热门的抢手货。当这种色泽华丽、顺滑柔软的布料越过帕米尔高原传入西亚乃至地中海沿岸,据传公元前47年的一天,罗马共和国的终身独裁官凯撒披着一身华丽的长袍出现在一座新修的戏院里,全场观众的注意力都被凯撒身上光彩夺目的服饰所惊艳。见多识广的长老告诉大家,这是丝绸,来自遥远的东方。

而中国的丝绸制作技术直到公元6世纪中叶才逐渐传入西方国家,在此之前,西方世界对丝绸的渴望与需求都只能在中国才能得到满足。除丝绸以外,中国的茶叶和瓷器,也成为当时在世界范围内深受追捧的“硬通货”。

那些年逐利的商人们前赴后继地来到中国,他们越过雪山,穿过沙漠,跨过草原,漂过大海,正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一切困难与艰险都无法阻拦他们获取财富的脚步。

正是西方贵族们的狂热追捧,让丝绸的价格也一路飙升。在当时的罗马,人们要花费12两黄金才能购得1磅,约合九两丝绸。丰厚的利润促使一波波商队踏上前往东方的征程,于是一条条沟通中国与世界的道路被一代代商旅踩踏了出来,这些商贸通道被统一地称为丝绸之路。而他们从世界不同的角落走向东方古国的中国,最终都一一汇聚在了敦煌。

而当时伴随着贸易而来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