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 厅堂舌战  凤御龙筝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外臣凌诺伊,叩见汉国大皇帝!”凌诺伊面不改色的高昂声音,在李成茂眼里便是虚张声势。

然而,一旁的县丞却面如土色,紧紧盯着眼前这个与之年龄相当的老头子。老而妖的道理他也懂,这白袍老头敢在此情此景下撕毁拟文,必定有他的仪仗。

可他千算万算,都料不出老道回的这句话。

屏风的暗侧闻言后,自然也是为之一惊。为了确保计划实施,他甚至只带了一个贴身侍卫,微服进行幕后操控。可以说皇宫上下除自己之外,应该无人知晓他的行踪。此人莫非是,前太子党羽?自己身边怎么竟会有前太子的耳目?

“凌诺伊…凌诺伊…”大脑内迅速搜索,这个莫名熟悉名字的记忆。

“莫非,是他?!”

“如果真是的话……那倒是会知道我在这儿。”

皇帝脑海中渐渐浮现出自己卧房正墙上,悬挂着的那副星象图腾的模样。

十年之前,辅星“天虚”异动,明示卧虎藏龙之士出山,进而改变天下的格局。而自己在继位之时,父王的一段话让他铭记至今:

“大汉之国,屹立至今。不似前朝,谈笑间,灭于历史之长河,无非得益于天时地利。然,若欲王气经久不息,甚至天下归汉。人心和,乃是当务之急。”

“恰逢‘天虚’幸临于神州大地,倘若降至汉地,必当以上宾之礼恭候,不得怠慢。”

“倘若降临别处,必当想方设法将其恭迎于此地,可保后世无忧。”

后来,据安插在新唐的细作报信得知:这里突然迎来了一位凌姓的道人,随即便拜为国师,赐予府邸。而这个时间,恰恰与“天虚”格局异动的时辰相吻合。而后,新唐看似韬光养晦的十年,实则正好消除了先皇临终前对“人和”的顾虑。

结局也果真如先皇所说的那样,新唐王气毕露,成为这混乱局势当中最先展现龙虎星象之势的国家。

而这一切,新晋的凌姓国师可谓功不可没。

“凌”姓并不是大姓,况且,自己通过线报已经得知:来者二人,其中正有一位是道士模样。

思及此处,皇帝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纵身从屏风后面闪了出来。

入眼处,是一个面色激动,气息都有些紊乱的胖子。察觉到自己的行为有些失态,立即整理了一下身上的便服,颔首俯视着跪拜在地上的老道士。两手背在身后刚摆起架子,那浑圆的肚子便将衣服撑满,雍容轩昂的富态早已明示来者的身份。

然而,本应敬畏着跪拜的众人,却被那胖子身后更为高大漆黑的暗影给夺走了视线。

如果不是紧跟皇帝的脚步,他简直就是一座庄重肃穆且屹立不动的高山。遮天蔽日,笼罩了凌诺伊眼里的所有光线。

李成茂将军也颤巍巍的仰视着那接近门檐的高度,与南汉不论是人还是建筑的规格都格格不入。就连自己这样高的六尺男儿,后颈都因为长时间抬起紧盯而微微酸胀。

皮肤如深夜一般黝黑的侍卫,纵使成为了众人视线的焦点,但依旧面色平静的看着远方。可即便是这样淡然的表情,却也能如他爆炸般隆起的肌肉那样给予人巨大压力。眼里的目光惨白阴寒如昨夜占卜的月色,照亮他伟岸身躯的同时,也莫名透露着无尽的悲凉。

没有了龙袍加身,威严自然削减五分。更何况侍卫如此之显眼,一时间,偌大个庭院里竟只有凌诺伊一个外臣跪拜在自己面前,这让习惯了身居九鼎之位的皇帝很是难堪。

“咳咳”皇帝有些恼火的清了清嗓子,他的时间是有限的,这次要不是为了确保紧要计划万无一失,也不会劳驾于这个偏远的小县城了。

“外臣,邢成茂叩见陛下!”

这次凌道长尤为叹服李将军的反应,跪下的判断远比其他来的正确与直接。

“噗通”一声,光亮的额头就与这阴凉的石板地来了个亲密接触,恭敬的声音响彻整个厅堂,经久不息的回荡在众人心头。老迈的县丞这才意识到皇帝的存在,顿时吓出一个激灵,抖动着衣袍跟着跪在了地上,豆大的汗珠“啪嗒”的滴在眼下这块地上。

“臣,参见陛下!”

“参见陛下…”

老臣抖索的声音带动了厅堂之外的百号兵卒,浩浩荡荡的拜见仪式这才拖拖拉的进行着。

皇帝扶起了跪在脚边的县丞,接着迈步坐在了主座之上,而身后的黑色侍卫依然寸步不离。

凌诺伊死死盯住逐渐向自己靠近的侍卫。此乃非凡之人,即便是有着在北境,也极难寻觅的八尺之身,而他的行动却像是隐匿在这沁凉的穿堂风中一般,无声无息。不敢想象,假使是在午夜时分,依凭这样的身手以及仿佛是从夜空上裁剪下来的肤色,是否能化进自然的黑暗之中。

中原大地,暗黑如夜,高壮如山…莫非…这巨汉是“昆仑奴”?!

忽然想到这个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