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章 黑潭魅影  吴东往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入了秋以后,早晚冷,中午的时候日头还有点紧。

最近这些日子,有些商贩挑着担子到弄堂里卖梨。

“卖梨咯!新鲜的大梨子咯!”

“兴儿,你吃不吃梨子。”

“要吃,要吃。”

老吴家的梨树这两年长了不少虫,将叶子都吃光了,树上就零星的结了几个小的梨子,梨子肉少核大,咬两口就要扔了,吴兴总吃不过瘾。

这两天,老吴吃完中饭就跟琴姨在地里掰玉米,今年的玉米产量倒是不错,一个玉米杆子上结了两到三个玉米棒子。

琴姨偶尔看见几个被松鼠咬了几口的玉米棒,不免叹息道:“老吴,你看这玉米被松鼠咬的,可惜了。”

到了吴兴快放学回家的点,老吴就停下手中的活,骑着自行车去接吴兴,吴兴接回家之后,又跟琴姨接着掰玉米。

吴兴有时候也跟在旁边看着,用手摸玉米须须,这时候琴姨总会说:“快回家,这玉米须须碰到身上,痒痒。回家看书去。”

老吴用刀砍了一段玉米杆子将外皮撕了,给吴兴吃。这玉米杆子味道跟甘蔗差不多,没有甘蔗甜,但是味道也不坏,吴兴拿了玉米杆子,便兴冲冲跑回家了。回了家的吴兴,总是先打开电视,小白懒散地躺在一旁的地上睡觉。

谢婷这两天总能梦到自己妈妈,可能是秋天的时候人更容易思念,但是谢婷的思念既不能鸿雁传书,又不能光影投度。

此时的荆丽丽正在偌大的纺织厂上班,几百台机器的轰鸣声,外加头顶上吊扇的旋转声,有些人似乎注定一辈子都要在嘈杂的环境中生活。

荆丽丽已经怀了范卫国的孩子,三个月大,肚子圆圆的,还不是很明显。范伟国则在旁边的一家电子厂上班。

两个人租的房子只有三十多平米,屋里除了一些四季衣服,还有锅碗瓢盆以外,就再没有别的东西。

两个人早起晚归,中午的时候就在厂子里面吃饭,晚上回家都太累了,洗洗,说说话也就都睡了。

在工业文明大浪潮下,许多人一辈子都要寄生于工厂和车间之中。

刘晴自从跟老张一起过日子以后,每天晚上吃过晚饭,两个人就一起出去散步。两个人出弄堂上大街,一直顺着大街往前走。

临街的路边有不少卖夜宵的摊子,崔稻熟家的“稻熟商店”这会还开着,稻熟躺在店面外的椅子上,享受晚风的清爽。

自从失去了王痞子的庇护之后,稻熟要比以前收敛多了,见了人不像以前那样蛮横。

这条路一直往前走就能上到省城的高速路,刘晴和老张散步走得很远,大概要走十多里的路才往回走。

顺着大街走八里路左右,就到城郊。四周都是黑黑高高的大山,橘黄色的路灯上面密布着各种蚊虫。再往前走一点,大路旁边分出一条小路出来,这条小路通往山边的一个潭子,潭的名字叫“黑水潭“。

据说黑水潭和齐云山是吴东县两处有名的风水地标。黑水潭是直径有20米的圆形潭,潭水四季不枯,潭水很深,深不见底,看着黑洞洞的,因此得名“黑水潭”。

潭的四周长满了各类植物,樟树、桂树、枫树……有人曾说在打雷下雨的日子见过一丈长的大蛇浮在潭面上。

没有人喝潭水,原来早年间这潭里曾经死过人,是个女的。

有人说是女的跟家里人吵嘴想不开,寻短见死的;还有人说这女的未婚先孕,后来男的不要了,就死在这里了;有的则说是这女的在潭里洗澡,惹怒了龙王被拉到水里淹死的。总之,说什么的都有,时间越长,传的越邪乎。

但是夜间的时候,肯定没有人一个人胆敢往潭边走。

这天刘晴跟老张两个人走到这条分叉路边,老张就提议到潭边去看看,正好今晚的月亮十分的圆。月下观潭,总是文人喜欢做的事情,老张虽然不是文人,却也喜欢附庸风雅。

另外,则是出于对于潭子的好奇,毕竟每天走,都没去过,老张上一次去的时候,还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

“听说那边闹鬼。”刘晴有点怕。

“嗐!多大人了,你还信鬼呢?”

“看下就回来。”

“走吧。”老张拉着刘晴的手就走上了通往潭边的小道。

路边长着各种低矮的灌木,正走着,灌木丛中突然飞出来一只大的鸟,扑扑地飞到空中去了。吓得刘晴往老张怀里一扑。

老张笑着说道:“嗐!你也真是的,一只鸟就把你吓成这样。”

两人走了大概五百米的路,远远地看潭水上浮现月亮的影子,山风吹过,月影微微地晃动。

走到潭边,一群一寸来长的鱼群在潭中游弋。

老张看着眼前的景色,情不自禁地说道:“真美呀。”

刘晴看着潭边四周高大的树木,漆黑一片,总有些怯意,手紧紧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