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
“王总!”
“哎呀!许大……许大老板!咋突然想起给我打电话了呢?”
“王总啊,这不是挺长时间没联系了吗?想你了!”
“别了,许总有事说事吧,我一会儿还得开会呢?”
“几点了还开会,老四啊,你说咱俩都认识这么多年了,因为一点小钱还能闹掰了?哎呀,之前那事儿吧,我多少有点不对,所以一直没好意思联系你,但我看你压根儿没把它当回事儿啊!哎,我多心了,所以这次碰到了好事啊,第一个想到你。”
“啥事啊?”
“拜佛!”
“拜佛?又来了新佛了?没听说啊。”
“啥新佛啊,真佛,山上庙里的佛。”
“我也没啥事,拜佛干吗?”
“老四啊,拜佛消灾免难,保工程顺利平安,只要心诚啊,还保子女健康,家庭幸福,保的事情多着呢。”
很明显,许大螃蟹是在暗示老四之前工程坍塌死人的事,老四虽略有不爽,但一想到“保工程顺利平安”,不免动了心思。再加上小叶的孕肚,老四便决定一去,顺便祈福保佑小叶肚里的孩子平安。
第二天一大早,许大螃蟹亲自开车,接上了老四。老四坐在副驾驶,后排上还坐着两个人,均是地产公司的老总,老四虽与他们不常往来,但也还算是认识。同行的还有一辆车,车内也是几个地产公司的负责人。
老四意识到此行应该不止拜佛那么简单。
一行人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了久负盛名的右坦山。
右坦山本叫二莽子上,地处偏远,山里仅有一个不足百户的村庄。多年以前,村里突然来个和尚,去到了一户村民家中化缘。村民在和尚的钵里盛满了米饭,又配了些咸菜。但和尚并未在村民家中用餐,说完感谢的话后便托着钵,背起竹篓上山了。
村里交通闭塞,很少见到外村人,突然冒出了和尚,不免引得大家好奇。有人偷偷地跟在和尚的身后。只见和尚来到了山上的小溪边,坐好后,他将钵内饭食分成三份,一份放入溪水里,一份随意扔到了地上,而后安静地将剩下的一份吃光。
偷偷跟来的村民觉得无聊,分明是米饭盛多了,提前扔了点,剩下的就是和尚吃饭,没什么意思。正准备离开时,突然看到和尚从背篓里取出了一块金黄色的布,在地上铺好后又从背篓里拿出了一个小盒子,和尚打开盒子,从里面捧出一尊佛像,放到了黄布上。
之后的一幕把村民吓坏了,只见和尚把僧衣解开,袒露右肩,以佛像为中心顺时针绕了三圈,然后退远几步,行礼坐定,而后开始念经。
偷看的村民以为和尚是在做什么法式,慌慌张张地跑回村子将所见之事告诉了村长。村长急忙带着几个年轻人上山查看,但是未发现和尚的踪迹。
之后也再没有人见过那个和尚,这反倒引起了不小的恐慌。村长无奈,只能出山找上级领导反映此事。
就这样一级一级地传到了镇政府,事情也逐渐被放大,原本只是如鹌鹑蛋大小的事情,慢慢地就变成了鸡蛋、鹅蛋,最后到镇长的耳朵里就变成了鸵鸟蛋了。
并且此事也引起了热议。为了安抚村民以及消除谣言,镇长顺势请来了一个高僧去实地探访。高僧在二莽子山上转了转,回到镇里便对镇长说,二莽子山有佛缘。
镇长听到后很高兴,因为他比高僧考虑的事情要多。之后镇里分批次拨了好多资金,在二莽子山上修建了一座庙,并请了一尊大佛,同时也在其它寺院里调拨了一些和尚。
之后又拨款修路供游客上山,同时也加强了村里的基础建设。二莽子山也被正式更名为“右坦山”,名字源于和尚袒露右肩那件事,但是为了文雅等原因,将“袒”换成了“坦”。那座庙也依山之名称为“右坦庙”。
好多人慕名而来要拜一拜右坦山上的大佛,所以右坦庙的香火逐渐鼎盛。镇政府顺势将右坦山发成了旅游景点,越来越多的游客反向促进了右坦庙香火的旺盛。
但受益最多的还是原二莽子山里的村民,他们有的开农家乐、办旅馆,有的卖山货、纪念品等,右坦庙带来的旅游经济使得村民能够发家致富,所以他们感谢政府的同时也不忘右坦庙大佛的福德。而且村民心里都觉得,那尊大佛就是那天进村化缘的和尚化身而成。所以每年在遇见和尚的那个日期里,村民们每家每户都会派个代表,去到右坦庙上香,捐献香火钱。
今天是周末,老四一行人虽然出发的够早,但是山脚下的停车场还是没了车位。许大螃蟹只好跟着前面的车缓慢地挪动,寻找路边的空位。
几经周折,两辆车终于找到位置停好了。一行七人买票进了山。
山里景色尚可,不过老四他们不是为了游玩而来,攀登一段距离后便转入了右坦庙的路线。但没走多远便被长长的队伍截停。抬头望去,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