蜒盘错约几百米,全是香客。不过据说这还是正常的人流量,要是逢年过节,或是赶上中考高考,这里都会派警察协助秩序。
向着队伍的尽头望去,虽有树木遮挡,但仍可以看见那里有一座红墙寺庙,庙里不断地升起青烟,而后四散开来笼罩在上空,毫不间歇地吮吸着下方的庭院。不看便知,庭院内肯定摆放着一个巨大的香炉,宛如一杯巨大的奶茶。
队伍向前的速度不比刚刚找车位时移动的速度快多少。不过这里的气氛跟山脚下完全不同,这里没有焦急、慌张、愤怒,大家脸上或洋溢着笑容,或保持着肃穆。
老四大致观察了一下排队的人,这些人大都结伴前来,看他们聊天的热闹程度便知一二。而且通过装束,可知平均年龄应该都在四五十岁。
通往右坦庙的台阶路约有两米宽,但不见有人从此路下山,可知另一侧必有下山之路。所以老四等人所站之路为单行,但是人却未“单行”(单人排行),三三两两地堆在一起聊天,坡上的人转过身正对着坡下的人。不时会有人堆聊得忘我而没及时跟上前面的人,造成了空位,这时排在他们后面的人也许会绕过他们而补缺。要是在其它场合,这样加塞的事情肯定会引来争吵,但是这里不同,大佛正在头顶上看着众人,所以暴戾之气不可有。再者被插队的人也理亏,谁叫你心不诚呢?净顾着聊天。
老四他们就犯了“心不诚”的错误,被人“补缺”了好几次。老四其实早想发火了,但气氛不允许,只好淡出许大螃蟹等人的聊天群,他专心做一个听众,同时肩负起哨兵的职责。
在老四前面是一个“补缺”过来的老太太,打扮精致,左手套着一串佛珠,脖子上带着一个玉石材质的观音吊坠。不同于他人的浮躁,这位老太太一直翻看手里的一本小书,不时地抬头闭眼默念。
老四趁老太太默念之际,偷瞄了一眼小册子,看语言应该是圣经之类的。
由于思想的开放以及文化的流通,好多人都急需一个信仰来让自己的灵魂变得清澈、厚重、真实,尤其是一些老年人,他们不再满足于参加健康宣讲会、电视购物、痴迷保健品、拉着购物车出入药店,他们开始重视精神的健康。
所以各种“传教士”出现了,他们的游说能力丝毫不逊于推销保健品的人。更重要的是,他们不会让老年人散尽积蓄,最多交一点点“会费”。
这一点尤其戳中了孤寡老人的点,他们仅花费一点点钱,不仅得到了信仰,还找到了组织,获得了陪伴。
可有一些人原本什么都不信,后来不知怎的,变得什么都信,而且是坚信不疑,同时还要劝说身边的人跟着坚信不疑。虽然宗教各异,但大都教人向善,给人以自省的时间,但多种信奉杂糅在一起,那种感觉就像是学生做习题册,本来一个小时做一本就足够了,但是家长觉得做得多会的多,所以让孩子一个小时做五本。平均下来每一本只能做百分之二十,但是孩子所获得的并不是百分之二十乘以五,因为那五本练习册的内容大同小异。
老四前面这个老太太明显就是这种人。可看她认真诵经的样子,老四又觉得自己可能是判断错了。
身后的许大螃蟹一行人聊得开心,不知谁蹦出个黄段子来,然后也不知道谁骂了句“傻*”,许大螃蟹一行人才尴尬地停止了玩笑。但这一句“傻*”好像会发电一样,把老太太电得一激灵,全身都紧绷了,很显然这句话是污言秽语,不仅大佛不允许,老太太的信仰也不允许!
老太太把手上的书合好,略仰头用右手在胸前画了个“十”,嘴里嘀咕了几句后,略抬声调地说了句“傻缺”。
老四险些笑出来,不过转念一样、想,“傻缺”确实比“傻*”文雅的多。
自从被骂了之后,许大螃蟹他们也没了聊天的兴致,只剩下专心排队和虔诚默念了。
大约过了两三个小时,老四一行人终于到了右坦庙的大门口,但香炉还在更里的院子内,此时他们需要经过“功德箱”,老四和许大螃蟹等分别投入了香火钱,而后顺着人流进入到了“取香处”,众人纷纷拿到了心心念的供香。
烧香跪拜这一套老四熟,他走在前面给许大螃蟹他们打个样。
老四许的第一个愿望是希望小叶能够健康,然后顺顺利利地生个大胖小子!而后才是保佑工程顺利。
其它六人上完了香,但许大螃蟹又领着他们往偏庙走,那里不至于香客“白来”。
偏庙可以看做是右坦庙的纪念品商店,但是这种比喻又不太恰当,大有诋毁的意味。因为庙内装饰肃穆,让人们一进去都不敢大声喧哗,没人会在这里讨价还价,柜台内放置的都不是商品,要想得到它们,必须得“请”。
物品种类繁多,小到桃木剑、木牌,大至玉坠甚至是佛像。小的基本上投些香火钱便可请到,但贵重的需要经过大师的卜算后方可请到。
“许总,咱还用请这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