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1章 一波未平  青衫磊落行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此一笔巨款,竟然就以进贡为名送出,谁能接受?

只是皇上听了包子云主意,竟然渐渐舒展了眉头,显然有意,下头的文武百官,也就没人敢言语了。

仍是宰相杨林走出,沉声道:“圣上,此事不可。回纥原本贫苦,若得我大唐三十万两银,四十万匹绢,只怕不多年就更加雄强。数年后,大唐日益衰弱,回纥日益强大,强弱之势更悬殊,再度进犯,谁人来挡?”

包子云哈哈大笑道:“丞相大人,你笑了。”

杨林是百官之首,虽不掌实权,但朝野上下谁对他不是万分尊敬?耳听包子云出言不逊,不由冷哼一声:“有何可笑之处?包总管,倘若你不出个理由,讥讽当朝宰相,太监过问政事,可是应该株连九族的。”

包子云笑容满面,看着杨林,问道:“宰相大人,请问我大唐国库一年收入多少?”

杨林身为宰相,却整日闲赋,少理朝务,年纪大了,更加不记得这些事情,老脸一红,微觉尴尬,道:“老臣记不清了。”

包子云朗声道:“请问我大唐与吐蕃征战连年,每年耗费军资多少?”

杨林更觉窘迫,低头不语。

郭子仪此番见杨林受窘,便要挺身而出,但包子云已先道:“我大唐国库一年收入超过一亿两,相比之下,区区三十万两算什么?与吐蕃之战,去年耗资一千万两,前年耗费了两千万两,为了征集民夫,更让无数良欧阳荒废。一场大战下来,生灵涂炭,伏尸百万,却丢尽了圣上的面子。西疆至今还是纷乱。与这几千万两比起来,三十万两银子又算得什么?丞相大人,你这三十万两便能让我大唐孱弱,让吐蕃富强,不知我大唐省下的千万军费,百万征夫性命,又能如何呢?数年后,能否让我大唐横扫下,恢复太祖荣光?”

包子云慷慨骆词,得唾沫星乱飞。群臣中大多数人虽不耻包子云平素行径,但道理极正,不少人也都点头不已。

杨林老脸发热,深感颜面无光,躬身道:“圣上,三十万两银子是事,但面子却是大事啊高祖太宗,千辛万苦打下江山,这一进贡,如同丢弃了这锦绣河山啊”。

李光弼见包子云侃侃而谈,非但言辞有理,话语有力,连大唐军资、国库收入等也随口道出,心道:“这绝不是包子云的本事。看来他有备而来,老宰相是辩不过他了。”

皇上听了杨林的话,道:“爱卿所言,不无道理。”

包子云也不着急,又道:“皇上,奴才所的和,并非一味迁就吐蕃王的屈辱求和,乃是以退为进。先前所,为退,奴才所的进,皇上还没听呢。”

此前包子云展现无与伦比的辩才,群臣震动,他再开口,不少人已有了洗耳恭听的意思。

包子云道:“割让土地,嫁出公主,送上银子,可咱们没拿到多少好处,却大大折了面子。奴才这一条,便是既能挽回些许面子,又能大大赚一笔。不准,吐蕃会就此灭亡。”

皇上眼睛一亮,道:“爱卿快。”

包子云悠悠道:“到兵多将广,物埠粮丰,吐蕃远不及大唐。到武器装备,吐蕃弓箭手再强,也及不上我们的火铳。可为什么这些年来,唐军屡战屡败?全在于一个士气。吐蕃军王銊一挥,麾下士兵莫不效死,宁可血肉成泥,也决不后退一步。但我大唐军却没这等锐气,得胜时倒还罢了,一旦落入下风,便四散而逃,大败亏输。奴才的法子,便是拖住吐蕃,让吐蕃数年不进军。正所谓一鼓作气势如虎,二则衰,三而竭,吐蕃军备废弛后,自然也就不足为患了。”

这几句话得不仅有道理,更是谈吐文雅,不仅李光弼等人怀疑,满朝文武都不相信,这么一个大字不识的包子云,竟能出“一鼓作气二而衰三而竭”这等文绉绉的话语。

包子云回头看了眼群臣,道:“这最要紧的一条,便是大唐与吐蕃恢复邦交,允许经商贸易。”

众大臣本以为包子云会有什么高妙见解,听了这条件,都是大摇其头。

杨林先前被包子云冷言质问,心头不快,当即便道:“包总管,正所谓士农工商,商居最末。两国通商,不过道,何来最要紧的一条?”

包子云摇头道:“杨宰相,你错了。敢问一句,吐蕃若与大唐通商,有何事物可卖与我大唐商人?”

杨林沉吟道:“吐蕃商贸落后,所强者不过刀枪军马。若与我大唐通商,只怕我们无利可图啊。”

包子云笑道:“吐蕃王担心大唐军力增强,这些沙场器械只怕不允许交易。一旦开通商贸,吐蕃根本没有东西可以卖过来。相反,我大唐的陶瓷器皿、丝绸布匹、金银首饰,没一样不是吐蕃向往的。两国贸易一开,吐蕃国内势必无数人掏出钱财,来买我大唐的器物。”

皇上问道:“那又如何?”

包子云长笑道:“陛下,你想,吐蕃的金银,全都廉价卖于大唐,经过一些银匠打磨,转眼便高价还于吐蕃,此间所赚金银,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