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书院坐落在江陵城南,天下皆知。
数百年来不知多少人从书院中走出来,然后便是名扬天下,
有成为江湖中的一代豪侠,有在朝堂上如鱼得水,
楚国书院是当世唯一一个既处江湖之远,又居庙堂之高的宗门。
江湖上流传这着书院的传说,庙堂上也有书院创造的神话。
书院是天下读书人的圣地,但书院有教无类,无论是庙堂上的睥睨捭阖,还是江湖里的武功心法。
你只要你想学,书院都可以教。
楚国以科举致士,科举最后一关便是朝试,而历年朝试考题便由书院出题。
由此可见书院在楚国的地位。
书院是读书人的圣地,而书院院长便是天下读书人的领袖。
书院现院长芈灵,若论天下五十年最出彩之人,在九国老一辈的人中无论是谁怕是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他。
书院院长,天下读书人领袖,楚国宰相,昔年武评探花郎。
芈灵年少入江湖,又从江湖入庙堂。
江湖庙堂无人能出其右。
天下间或有人治国辅政能与芈灵媲美,但武道修为必定不如芈灵,但若论武道修为或许也有人能与其相比,但若论才气武评另外九人只和怕依旧不及他十分之一。
于是乎芈灵在九国之中有了一个名号,
楚国必不如,折了英雄腰。
必不如,必定不如啊。
楚国官员十日一休,称为休浴。
今日正是休浴之期,百官今日于家休养。
或与膝下儿孙承欢,或三五好友约上一顿好酒慰劳自己。
不过作为楚国的宰相大人,芈灵却无这般好运。
芈灵不惑之年由江湖转入庙堂,更是第一个入朝辅政的书院院长。
至于他为何由江湖入庙堂那便无人知晓了。
入朝之后他一脱江湖习气,辅政治国井井有条,国政国策利国利民。
作为宰相辅政二十余年,如今已是年过花甲,
不过既然当了宰相,那休浴便与他无关了,
楚君以勤政闻名,那他这个做宰相的更得勤。
太和殿旁议事殿,或许人们更喜欢他的另外一个名字,
内阁
全国军机要务皆要通过此阁最后再上交皇帝。
内阁人数不多,却是朝堂上真正中枢。
大学士王少世,吏部尚书刘余,大司空赵海,当然还有宰相芈灵.......
能入此阁的莫不是当朝肱骨之臣。
今日议事阁中便是宰相芈灵当值,
议事阁中安静异常,正中的主位上空着,下方摆着几张宽大的案几。
左上角的一张宽案上摆满了全国各地而来的公文,一人正在案上奋笔疾书,纵使公文堆叠入山也不见他有丝毫疲倦。
一些公文他往往只要看一眼便可以批阅,厚厚的公文中被挑出了几本,那些才是要送给皇帝批阅的。
议事阁中只能听见翻阅公文与落笔声。
一叠公文很快便见底了,不过楚国六州的公文可远远不止这些。
身边的小太监正要小心翼翼给案上再加上一摞公文。
却被宰相大人摆手阻止了,那小太监一脸疑惑,据传宰相大人每日要处理百斤公文。今天才不到二十斤便要停笔了吗?
难道传言有误?
不过既然是宰相的意思,他只能乖乖的退到一边。
今天是休浴日没有早朝,宰相大人不喜欢繁琐的官服,只是披着一件便服,年近花甲的他精神依然饱满异常。
将狼毫轻轻放在笔架上,宰相大人起身随意将衣服理了理,对阁中剩下的几人说到:“劳烦各位大人了”
殿中的另外几位大臣都起身揖手道:“芈师放心这些公文我等能处理好”
宰相不仅仅是宰相,还有另一个身份,书院院长的身份一直不亚于一国宰相。
作为天下文人领袖,只要是读书人,无论年龄大小都可称其为师。
宰相大人自从由书院入朝已来便很少处理书院事务,
只是在每月的休浴之日去一趟书院。
宰相大人处理公文一目十行,平日内一日便要处理俩百斤公文。休浴之日去回趟书院从来无人敢多言。
出了议事殿,宰相芈灵长吸口气,还是外面舒坦,为官二十年,他一身江湖习气已脱,不过还是不喜欢那股官场气。
皇宫中他信步而行,轻快异常。
当年初入朝堂,他走的更快,与江湖高手一般,在皇宫中走起来身形会忽闪忽现,
不过二十年来他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走的也越来越慢了。
二十年来皇宫大内他已经轻车熟路,不多时便出了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