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七章 之前事,之后事  恭贺新禧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于民,于自己,可都是天大的好事嘛。

奉命的御史等官得了命令,觉得是个巴结刘瑾的好机会,到了地方,根本不实地清查,装模作样一番之后,直接虚报田亩。

这样一番整理屯田下来,各边伪增屯田数百顷,刘瑾大喜,看到钱了,要求各地负责人如实地缴纳这些田亩的税租。

其中派往宁夏的大理寺少卿周东尤为可恶,他清查军屯时竟然以五十亩土地为一顷,多征亩银向刘瑾行贿(当时一百亩为一顷。)

除此之外,周东此人颇为歹毒,他经常打骂当地的士兵,甚至还打骂士兵们的老婆,这让当地戍将卫卒愤怨到了极点,军中暗生哗变之心。

当时主管宁夏军区的都指挥使何锦义愤填膺,准备为受了委屈的兄弟们讨个公道。正好,安化王祝寘鐇也受够了委屈,想离开西北边陲这要了命的地方,到繁华的京城里走一遭。

君有情我有意,两个人合作,发动了夺取皇位的叛乱。

因为这件事情的起因归于刘瑾,加上刘瑾本来就是以“权奸”之名闻名天下,这两人就传布檄文历数刘瑾的种种罪状,宣告“今举义兵,清除君侧”。

……

三国时的曹魏将领,司马昭的心腹钟会,创造了一个造反的最短历史:三天。这次安化王叛乱,也能进入这个“造反时间最短”的榜单,他比钟会长不了多少:

从仓促起事,到兵败被捕,统共十九天。

安化王的叛乱说到底,不过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闹剧。他被捕后,一同起兵的将领也悉数被抓的抓,杀的杀,本来就心里没底的部众相继溃散——造反失败了。

叛乱被成功平定,按道理来说就没什么事儿了,刘瑾闯了祸,但也没酿成特别严重的后果,想来给皇帝掉几滴眼泪,就能平安无事,继续享福。

但是刘瑾终究没能平安无事,他的悲剧,原因之一,大概就在于信息传播速度的不发达。

在突发的公共事件当中,客观、准确、实时的有效信息往往非常影响事件的后续发展。而在安化王叛乱被平定之后,朝廷里的人们,仍然不知道这一消息。

前一时段的有效信息仍然占据了人们的脑袋:藩王造反啦,快打到京城来啦,大家快逃吧……

皇帝听说这个消息急了,大臣们也急了,君臣之间心急如焚想着对策,考虑该派谁去解决这场叛乱。

紧张的筹划安排之中,刘瑾依然没什么想法,他读书少,脑子也不灵光,确实没能想得更远。

他并没有注意到,在整个过程中,有一个人的眼睛,一直死死地盯着他,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

这个人,正是李东阳。

“权奸”刘瑾的末日,终于要到来了。

……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