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七章 古来圣贤尽寂寞  我真的不是靠后台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走在路上,陈寻的目标并不是临安县城中的南宫家,而是南宫家在城郊的一处私宅。

当初和南宫秦提出自己也要参加南宫家的比武大会后,南宫秦便将这一处的南宫私宅的钥匙给了自己。

原因也很简单,到时候临安县的县令会来南宫家邀请南宫秦一同前去比武大会观礼,若是陈寻还住在南宫家,会被别人以为比武大会的名次已经内定,这和南宫家的家风不符。

于是南宫秦在递给了陈寻一串钥匙后,便将陈寻与颜放赶出了家门。

可怜陈寻与颜放初次来到临安县,人生地不熟的,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南宫秦所说的临湖小筑。

最后还是颜放不辞辛劳一家一家的问路,最终才终于发现了位于临安县西陵湖旁的临湖小筑。

西陵湖又名金牛湖,位于临安县的城郊,距离临安县距离不算很短。

临湖小筑便坐落于西陵湖之旁。虽然距离临安县不算近,但西陵湖景色极美,陈寻与颜放到临湖小筑时正是清晨,雨色空蒙下,甚至有一种人间仙境的美感。

颜放显然极为满意。

初到临湖小筑颜放便向陈寻问道“陈兄,你可知西陵湖名誉大锦的西陵十景?”

“自是不知。请颜兄解惑。”陈寻微笑道。

颜放自是欣然解释,“西陵十景分别是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西陵美景甲天下,自古文人骚客诗坛大家都在西陵留下诗篇极多,传世名篇数不胜数,不过陈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一句颜放觉得可夺前三。”

陈寻尴尬一笑,怎么又提这茬。

“我是第一次来到临安,自是不知。颜兄对这西陵湖的美景如此熟稔,莫非以前来过临安?”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颜放看起来心情极为激荡,显然是激动过了头。

“好好,以后咱们住这有的是机会看风景,现在还是把行李放到临湖小筑去放好把。”陈寻敷衍到。

陈寻乃是传说中的死宅,不管是前世还是在神隐宗时对于出门都极为抗拒,一般能不出门便不出门,对于看风景这种事也是看的极淡,所以对于颜放的行为他能理解,又不是太能理解。

放好行李,颜放又拉着陈寻说道“陈兄,临安县除了这西陵湖外,还有一条名为钱塘江的大江。当年你师父李太虚李老剑神年轻时远游至临安,受还年轻的南宫秦前辈所邀,观钱塘江大潮。见钱塘江惊涛拍岸下领悟了一式剑招,众人观其剑舞,皆称赞不已,留下了“临江仙”的美誉。可惜如今已是十一月份,钱塘江大潮最佳观礼时间乃是八月,以后陈兄若有机会,可前往钱塘江一观。”

“好的。”陈寻回答道。这钱塘江以后确实可以找个机会前去一观。老头子那招临江仙自己还用来与宇文福搏命了一把,去看看钱塘江大潮,也许自己也能悟得什么,说不定自己也能得个什么美誉呢?

回忆结束,陈寻也是慢慢走回回到了临湖小筑。

颜放已经做好饭在等陈寻了。

看见颜放陈寻便气不打一出来,只是看见这一桌子菜,又捂了捂已经饿得咕咕叫的肚子,还是没出息的坐下,准备吃饭。

端起碗,拿起筷子,陈寻就要大快朵颐。

不过颜放却不让他如愿,一手举着书看,一手用筷子拦住他道“外出回家,记得洗手。”

“哦,忘了忘了。”陈寻连忙跑到厨房,打起水仔细洗起手来。

陈寻与颜放来到临湖小筑时并没有其他南宫家的家丁,厨房中的菜肉却是不少,整个房子也少有积灰,显然是曾经有人住过得样子,倒是少了陈寻与颜放打扫的麻烦。

“说起来,颜兄,你们儒家不是说君子远包厨吗?为何你这手艺这么好的?比起我都不遑多让了。”

颜放也是尝过陈寻手艺的,虽然有时候火候盐糖什么的控制不好,但是胜在菜色新颖,做菜用料不拘一格,经常有各种外面吃不到的菜式出现,算是瑕不掩瑜。

所以颜放反问道“陈兄也是李老剑神的亲传弟子,在神隐宗身份不低,按说也不用亲自做饭,为何手艺也是一流?”

“害,这不是神隐宗的饭太过难吃嘛?”吃了一大口肉,陈寻笑着道“也不知神隐宗的厨子是不是受了老头子的影响,讲究一个清心寡欲,做菜放进水里煮在放点盐就捞出来了,实在难以下咽,万不得已自己动手嘛。那颜兄呢?”

“君子远包厨的原文乃是: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说的乃是人要具有一颗仁心,哪里是古代圣贤要君子们远离厨房呢?”

颜放夹起一块从陈寻那学来的红烧肉送进嘴里,嚼了嚼解释道“至于我为什么会做饭,原因和陈兄差不多,实在是稷下学宫里的饭菜太过寡淡,难以下口罢了。”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