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疯子程玲  浮萍生根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点本钱,好去在做卖果子的生意。一日母亲捋了一把洋槐花回来,或者面给蒸了。晌午,还在琢磨赚钱的王顾源把筷子转来转去,一拍脑袋:“诶呀,这两天捋点洋槐花,过两天再去卖点香椿,钱不就有了吗?”想着,王顾源大口扒拉完蒸洋槐花,跑着去找大哥商量捋花卖钱的事儿了。

找到大哥,王顾源一五一十的说了想法,大哥抬起头,看着头顶一串串额洋槐花,问:“这玩意儿能赚钱吗,城里人也爱吃着玩意儿啊?”

“城里人一准儿爱吃,那地方没这玩意儿,许多城里人就想着这一口。就是这东西好坏,咱俩最好一天采,一天卖。”

王顾成一听,说成,兄弟俩一拍屁股跑回家拿筐去了。

可想着容易,做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洋槐树不好爬,细枝子长得乱七糟,树身上还长了刺,兄弟俩捋了没一会,身上衣服也破了,还划了好几个口子。王顾成有些恼,跳到树下去拿棍子敲,结果没一会,屋里的人就跑出来质问兄弟俩大白天咱们干起偷鸡摸狗的事情,兄弟俩脸面挂不住,提着筐走了。

忙了一天,兄弟俩也没捋来多少,头耷拉的蔫儿了一样。回到家把筐一扔,躺床上去了。

等到再起来,王顾源发现框里的洋槐花都不见了,就问母亲,母亲说:“焯了水晾外边了。”

王顾源一听来劲了:“这东西晾干也能吃啊。”

母亲笑了笑:“咋,你就春天吃过洋槐花啊?”说完咯咯的笑起来。

王顾源跑到院外,竹排上的洋槐花已经半干了,他捏起来,往嘴里塞了一撮儿,笑了起来。

往后兄弟俩只每天赶早去捋一会儿,捋完就晒干放在麻袋里,弄了个把礼拜,洋槐花的花也开的有些过了,兄弟俩盘算着去城里换些钱,走的前一天,王顾源和大哥一起把半个村里的香椿树都给祸害的差不多,捋了小半框的香椿叶。临走又偷摸了十几个鸡蛋。

准备妥当,兄弟俩连夜去了城里。到城里时,正赶天蒙蒙亮。王顾源打了个哈欠,从大哥肩上拿下麻袋,扛着去城口了。城口已经不少人在摆摊了,大多是卖年后晒的干菜的和一些当季蔬菜的。王顾源找了个还算不错的地方,将袋子打开,从里面又掏了两个麻袋,平铺在地上,将麻袋里的干洋槐花和昨晚捋的香椿叶份成两堆儿,摆在了地上。太阳渐渐升高,王顾源见人多了起来,就大声哟呵着:“洋槐花哦,新鲜的香椿叶诶,便宜卖了便宜卖了。”

这是时鲜货,城里不少人原先在农村生活过,吃过这些东西,但住到城里后,就鲜有在品尝的机会。所以不少上了年纪的人都上来问:“后生,你这香椿咋卖?”

“五毛一斤!”王顾源热情的招待着。

一天下来,兄弟俩带来的东西卖了一大半,王顾源数了数钱,已经有十几块钱了。钱虽然不多,但好歹有了做生意的本钱。

第二天一早,兄弟俩又去城门口将剩下的小半袋半价卖了出去。卖完总共赚了二十二块三毛五。兄弟俩两天没吃饭,一合计,去城里一人吃了一碗三毛五的牛肉面。

吃完,兄弟俩直奔果子铺,买了小半包果子回去了。

有了果子,兄弟俩又干起了从前的买卖,王顾源负责卖,王顾成负责盯梢,不到月份,兄弟俩就攒够了盖房子的钱。

王顾成说:“咱们再个把月,天儿稍凉了就找个泥瓦师傅来盖房子。”

王顾源应了一声,掂了掂手里的果子,露出了一抹微笑。

过了农忙,天已经不再那么热了,日头除了晌午还有些毒,其他时候已经没了威力。王顾源和王顾成去抽空去城里又拉了两车砖,一车沙子还有些石子水泥,当然不能完全改一个红砖水泥的房子,其中掺了不少老青砖,又让泥瓦师傅和了一些对草的泥,用来填补水泥的空缺。

泥瓦师傅一天两块钱,还要管一顿晌午饭,兄弟俩买完砖兜里没剩几个钱,就只能请一个师傅来,又在村里叫了几个壮劳力,七个人就这么起早贪黑的盖了起来。虽说是盖了瓦房,但也只是和从前一样,只改了三间,想着东面王国林和母亲一间,中间留个堂屋,二姐已经嫁出去了,剩下一间厢房就给大哥做婚房用。王顾源还年轻,不着急着娶媳妇。

天气很好,又过了农忙,王顾源托母亲每天都去买些肉,再买些便宜的烟,中午饭让大家都是的好,烟更是没完没了的发,大伙都干的起劲儿。虽然全是人工,没有现代化的机械,但三间房只花了十来天就盖得差不多了。等到要打顶的时候,王顾源已经提前找了木工师傅,做了屋檐,几个人帮忙着钉好了梁柱,打好了屋檐,就只等着添砖加瓦了。

房子盖完,王顾源清点了剩下来的砖头块,好砖烂砖居然多了千把来块。他一合计,找了村里的把式,把剩下的砖都十字形的铺在了屋里,碎砖头块则在院里混着一些鹅卵石铺了个小路。

晚上,王顾源躺在床上,想着这些天起早贪黑总算是完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