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团聚  油菜花又开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竹笋已经长了一人多高,桃树也已经盛开出一簇簇艳丽的桃花,一群群的蜜蜂和蝴蝶也被吸引过来,在桃花上尽情地嬉戏。

渠下面就是开挖的一级一级的梯田,一直延伸到渔泡江岸边,渠里的水自上而下灌溉着这片肥沃的土地。

站在小路上放眼望去,渔泡江和山羊河的滚滚江水,花丛间飞舞的蜜蜂和蝴蝶,再配上这竹林、桃花和梯田,一幅动静结合的山水田园画完美地展现在这广阔的天地间!

张自强在路边摘了一个呜嘀嘀草的荚,把里边种子掏出去,把一头掐掉,递给孙良才,孙良才困惑地看着张自强,张自强接过去把掐掉那头放嘴里“呜嘀嘀,呜嘀嘀”地吹着,示范完了,张自强又给孙良才做了一个,孙良才也放嘴里一吹,果然“呜嘀嘀,呜嘀嘀”地响着。

孙良才问:“这种草叫什么?还挺好玩。”

张自强说:“我也不知道它叫什么,在我们这都叫它呜嘀嘀草。”

山路在山腰画了一个半圆形,两个年轻人沿着小路走了一公里多,忽然能听到哗啦哗啦的流水声,再往前走,在两座山中间的一条沟箐里,一条两米来宽的小河——与其说是小河,不如说是小溪,正哗哗地从山上流下来,在沟箐里冲出了一个大大的深潭,潭水清澈见底,潭中几条小鱼自由自在地游着,沟箐两边的桃花在潭水里形成一个个的美丽的倒影,仿佛正借助潭水这面大镜子尽情地欣赏着自己曼妙婀娜的身姿。

一阵微风吹来,不少桃花散落到潭水里,几只小鱼游上来在水面吐着泡泡,悠闲自得。灌溉渠就是从这深潭边开始开挖的,深潭下边,小河细水长流,一直顺着梯田边流到渔泡江。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这就是第三条河,没有名字,村里人都叫他小河。”张自强说道。

“可这也不像河呀!”孙良才如实说道。

“你可别小看了这小河,别看三河村守着渔泡江,但小河才是三河村真正的母亲河,小河水是从山肚子里流出来的,村里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几乎全部来源于这小河。而且这小河是村里所有孩子的水上乐园,一到夏天,白天在小河里捉鱼洗澡,晚上在小河边坐着乘凉。对了,小河沿着这个沟箐一直流进渔泡江,这下游的石头下面有许多宝贝,等到夏天的时候我带你来一起玩,你肯定会爱上小河的。”张自强沉醉在对小河的向往里,自信地对孙良才说。

那边张国柱吃完饭也匆匆赶到大队,用大喇叭通知孩子在三河村小学上学的家长,让他们到大队开会。

家长们吃过饭都陆陆续续到齐了,张国柱对大家说:“为什么这么着急通知大家来开会呢,我们目前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三河村现在最缺的就是文化,咱们这辈人都吃够了没有文化的苦,咱们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现在我二女儿自丽一个人现在教不同年级的20来个孩子,一方面她能力有限,学历也低,一方面工作量确实很大,往往顾此失彼,整得自己很累,孩子们呢也没教好。”

“但是现在有一个机会,咱们村新来的上海人小孙,他是大城市来的高中生,学历高,见多识广,我已经征得他的同意,让他帮着教孩子们,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他白天得在大队工作,只有晚上才能帮着教孩子,我呢也设想了一下,孩子们每天上午和下午的课还是自丽去教,吃完晚饭呢,让孩子们每天晚上7点准时到学校,让小孙老师教2个小时,9点呢,家长们再负责把孩子接回家,接孩子我想大家应该都没问题,但是有一个问题,孩子们晚上上课,咱们村自己发电的灯泡电压太低,亮度太小,为了保护孩子们的眼睛,需要每家提供一个亮度大点的手电,这个会增加大家的开支,不知道你们会不会反对?”

大家并没有反对意见,全都表示支持,因为大家明白那个道理:再苦不能苦了孩子,再穷不能穷了教育。最后大家一致决定从寒假结束就开始按照这个制度执行。

张自强带着孙良才沿着小河边溜达,吹着呜嘀嘀,配合着流水时而哗啦啦,时而叮叮咚咚的声音,就像是在奏一支欢快的曲子。

天也渐渐地黑了下来,张自强才带着孙良才往村里走,村里人家低压电灯泡一闪一闪地泛着黄光,偶尔一家舍不得点灯的,烧着火,火光星星点点,照亮着大山里的农家,虽然没有大城市的车水马龙,灯火辉煌,但也生机勃勃,怡然自得。

张自强走夜路如履平地,但反观孙良才就深一脚浅一脚很是吃力,张自强看着孙良才有点笨拙的模样,笑着对孙良才说:“这走夜路也是一种本事,我从小天天走,现在不是吹牛,这条路我闭着眼都能走回家,你也得多练练。”孙良才觉得张自强有点吹牛,但一想也不无道理,以后要在三河村工作生活,就得熟悉这的每一家人每一条路,把这当做自己家一样。

小心翼翼走到大队,张自强和孙良才道了别,又吹着呜嘀嘀,又蹦又跳地回家去了,显得轻松欢快。孙良才进招待室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