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舒阆风而摇集兮 亢乌腾而壹止  逐夷平江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却是在天竺佛教达到鼎盛之时传入。

藏传佛教是显教菩萨乘和密教金刚乘合二为一的教派,而汉传佛教是大乘显教。唐代虽然译过一些密经,但是大都早已绝传。

因此藏传佛教之中诸多隐晦秘术,便是连号称天下武学之宗源的青灯寺也不如其祥尽。

只见那密宗门下三十六名弟子跃将出来,九名手持法铃,九名手持戒刀,九名手持转经筒,九名手持金刚杵,分别散在空场各处,前前后后似有玄机,隐隐与青灯寺三禅师针锋相对。

场中群豪看不明白,三禅师却知晓其中厉害。

中原佛教古籍中有载,西方有阵,名曰阎浮,为阵者,非佛门造化尊者不可成。以四九之数为下,以七九之数为中,以九九之数为最,阵成则威力无匹,天地失色。

古籍中最后还提到,此阵若非有大德大能者切勿习练,因此阵得窥天地之隐术,不祥且易遭反噬。

三禅师万万想不到,密宗竟然藏有此等阵法,自宝帐接掌密宗以来,中原武林经历过许多大事,每一次都是风云际会,而密宗都不曾现身,更不曾在任何时候展露过此等阵法,此时见三禅师欲出面力挽狂澜,密宗立时便祭出了此等大不祥的法阵。

数十年来,宝帐隐忍不发,竟然只是为了此时此刻覆灭上清宫,这份心机与耐力,实在匪夷所思。

阵中只有四九三十六名喇嘛,虽只是下等法阵,可想必已然是非同小可,这一战,福祸难料。

三禅师心事重重,群豪不明所以,还道三位青灯寺大贤宽容有博,在行礼让。

宝帐向着三禅师微一竖掌,遥遥施了一个佛礼,声音远远传了出去,只听他道:“青灯古寺三贤圣名,贫僧虽远在卫藏,亦所钦慕,今日得见法相,实是不虚此行。”

三禅师双手合十,权当还礼,灵音禅师道:“老衲亦久仰宝帐法王威名,法王以大智慧教诲雪域众生,功德无量,阿弥陀佛,老衲这有一言相告,不知宝帐上师可愿垂听。”

宝帐道:“住持大师过谦了,大师请讲。”

灵音禅师用藏语道:“靼子暴戾,失地百姓多受其害,达喇与上师均受大明天子册封,卫藏百姓亦世沐皇恩,今日上师何不听老衲一言,就此退下山去,不要再为靼子卖命。”

宝帐情知这是老和尚的攻心之计,他与多尔衮密通,私受清廷册封,不仅瞒着大明,亦且瞒着达赖喇嘛,多尔衮曾亲口许诺,倘若事成之后,清廷皇帝将钦封宝帐上师为哲蚌寺,甘丹寺,色拉寺三寺寺主,并加封他为朝廷的国师,到那时,他即使不能拥有达赖喇嘛的封号,可即便是他想架空达赖,也只是轻而易举。

知情的其实只有此时场中的三十六尊者,三十六尊者是出自藏西哲弥寺,而宝帐恰恰正是哲弥寺的寺主,可余下那些番僧可并不知道他们在给关外清廷卖命。

比起这个,更令众番僧惴惴不安的,是与青灯寺三贤作对。

其实场中顶尖好手比比皆是,可即便是诸如剑阁阁主,琴宗宗主等名家耆宿,这些番僧也从没放在眼里。不是远在西域没有听说过他们的鼎鼎大名,而是在他们眼中,佛门武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穷尽天地四海玄奥之极,乃天下武学之源。

也就是在他们眼里,其余各门各派,俱是冗杂,其余武功路数,皆数末流。

可青灯寺不是冗杂,青灯寺大乘佛法更不是末流。青灯寺主持灵音禅师之贤名,天下万民,无论僧俗,莫不敬重,而最令这些番僧忌惮的,便是青灯三贤那一身登峰造极的大乘佛学武功。

彼时大明朝堂之上虽然积弊不除,污浊不堪。然在江湖之上,却又是另一番景象,仁侠之辈不遑枚举,忠义之人在所多有,多数武林中人爱惜自己的声名更胜过爱惜性命,因此在场中人才对赵入磬之流有所不耻。

一众番僧交头接耳,都有心退下山去,还有个别的甚至神情激动,说话声音渐渐大了起来。

宝帐心里气极,心里暗想:“好你个贼老和尚,先前还道你是有德高僧,没成想竟是心机之辈。”

只听宝帐诵了一句佛号,佛号为内力所加持,声音在广场之上往来回荡,回声阵阵,经久不绝。人群之中,几名番僧突然身体瘫软倒了下去,不知是死是活,仔细一看,倒下去的竟然全都是刚才议论最激烈之人。

宝帐手段极为狠辣,其余番僧顿时为之所摄,战战兢兢,不敢造次。

宝帐诵罢佛号,竟是回头看也不看一眼,冷声道:“老禅师何以在此造谣惑众?”

又用藏语冲着阵中三十六名尊者喝了一声道:“诸位翁则,何以不并力向前?”

三十六名尊者得到号令,再不迟疑,但见场中红衣闪动,黄影翻滚,散在场上围成了一个大圈。三十六尊者将三大禅师围在中央,奔跑如飞,不停变换位置,一边口中念念有词,一边催动法器发出各类弥音,其音不似中原丝竹管弦之声,却别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