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浮云郁而四塞兮,天窈窈而昼阴  逐夷平江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便有那豪士三三两两地起身抱拳,叫一声:“真人康寿。”

玄元微笑颔首,权当回礼,待快要走下场时,以青灯寺主持,剑阁阁主等为首的近两千余武林豪士竟一齐站起身来,大呼:“恭祝真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两千余人齐声高呼,响遏行云。席间更有上清弟子离席下跪,更有甚者如长门弟子于掌教更是奉若神明,此刻见掌教真人九十岁依旧一如往昔,甚至流下泪来。

玄元活了九十岁,胸怀空明,早已不萦万物,出家之人并无妻儿,心中所思所系者止有这些弟子。陡然间见此情状,心潮起伏,思绪万千,竟然牵动伤势,玄元忽觉眼前一阵天旋地转,直欲站立不住,又害怕被一众武林同道瞧出端倪,有损上清威望,急忙运功暂时压制过去。

可因为旧伤未愈强行运功,导致气息紊乱,脸色愈发难堪,不禁剧烈咳嗽起来,侍立一旁的迟风楠正想上前,却被南玄挥手制止。

迟风楠见状,已知师父牵动伤势,他毕竟也是在长门帮助李岩处理了数年门内事物的人物,颇具统筹之才。

因此遇事也是毫不慌张,只听他运足内力,朗声说道:“诸位前辈,各位同道,家师九十寿诞,承蒙众位光降,敝观上下尽感荣宠,此番略备薄酒,望大家同庆共欢,若有招待不周之处,尚乞海涵。”

多数群豪离殿阶尚远,看不清南玄身子有异,闻言都笑着大声回道:“迟大侠客气了。”“迟兄不必多礼。”

只有最前面的几桌离得近些,看见方才行状,俱是暗自担忧。

便在此刻,天极峰下突然有号鼓之声大作,声势之大瞬间掩盖住了场上的熙攘之声,群豪莫不惊诧莫名,纷纷回身望去。

号鼓声只持续了片刻,便见数百名斜披红袍的番僧涌入场中,各持兵刃,横眉怒目。哪知这许多番僧还未站稳,继而又有更多玄衣长剑之人紧随其后,呼喝着奔上广场,并呈雁翎状将群豪围了起来,来者皆刀剑出鞘,动作矫健,显然都是好手。

场中顿时乱成一片,许多群豪抽出兵刃,离席而立。

来者已将宴会围了起来,两生桥上兀自还有连续不绝的脚步声不断传来,上清众人与武林群豪均暗自心惊,不知道怎么会有这么多人马杀上山来。

此刻强敌猝至,群豪只听身后“呛啷啷”兵刃出鞘之声不绝,立时便有数百名上清弟子一齐涌入场心,与来者遥遥相对,可来者人数实在太多,一眼望去,恐怕不下三千。

再看广场入口处,天玄门令旗遮天盖地,此外还有二十六面大皮鼓同时擂起,蓬蓬之声,当真惊天动地,便在这鼓声之中,又涌上数百人来,玄衣长剑,正是天玄门弟子。

原本坐满了群豪还嫌宽敞的广场一下子变得拥挤起来,群豪之中有那脾气火爆的跳脚大骂,“哪来的鱼鳖虾蟹?今日上清掌教九十大寿你不知道吗?”“小兔崽子们来给玄元真人贺寿竟还带着兵刃,小时候你爷爷肯定没教好。”

群豪呼喝斥骂之声自是无人理会,只见广场之上,来人越聚越多,只入口处就聚了不下数百人,举目望去,黑压压的全是人头。

终于入口处人群左右一分,便瞧见十六个番僧抬了一顶黄轿上来,另有七八个番僧前后拥卫。

群豪都眼巴巴地看着,场中逐渐安静下来,那顶黄轿轿门掀起,出来一个头戴金冠,身形枯槁的喇嘛,正是宝帐上师。

中原武林传言,只听说他具大智慧,精通佛法,每隔五年,开坛讲经说法,西域天竺各地的高僧大德,云集藏西哲弥寺,执经问难,研讨内典,闻法既毕,无不欢喜赞叹而去。这等大智大慧之人,不学武则已,既为此道中人,定然非同小可。

这宝帐往场中一站,便有少数群豪惊叫道:“西域活佛来中原了?”

迟风楠听后眉头一皱,此人他是早有耳闻,宝帐上师是四世达赖钦封的灌顶法王,威震西域长达三十余年,被藏人尊为活佛,乃密宗第一高手。

正在迟风楠以为这个喇嘛就是这群人的头目之时,却不曾想人群还未合上,又缓步显出三个身影来,当先一个道姑,淡黄色道袍,手执拂尘,秀眉薄唇,一双眸子一直凝望着天极殿,似在追思,似有迷惘。

此时她于人群之中缓步踏来,群豪的目光都注视在她身上,而反观姽婳,依旧目不斜视,对在场群豪视若无睹。

上清弟子不由一阵骚乱,有的甚至怒目而视,迟风楠紧咬牙关,一字一句道:“姽婳。”

江湖上所有人都知道,天玄门创派祖师姽婳武功高绝,行事毒辣,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她与上清宫的恩怨纠葛。

姽婳身后,另有一男一女缓步而来,男子身着藏青色冕服,身躯孔武,相貌精致,顾盼之际竟有狼顾鹰视之相,此时正小心落后于身旁的女子半步,不敢并行。

再看一旁的女子,粗布衣衫,与男子华丽的衣着并不相称,秀眉微蹙,若有深忧。此女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