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五章、新校长  一抹紫色的记忆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彭校长领着教师们把办公室重新布置一番。北墙上的一排挂了蛛网的奖状全被揭下来放到金老师的卷柜里;两张旧地图也换成新的;棚面糊上了一层大白纸。在座位的安排上,他把他和吴主任的桌子对在一起摆在了靠北墙的地方。办公室的门就在他后背的东边。金老师的桌子则横过来,由原来的脸朝西坐着改成了朝南,仍和中学组摆在一起。彭校长说冬天到来的时候,要冷先冷他,金老师岁数大了,离门远点好。

秋收过后,赶在周六下午放假,教师们家里又没什么大活计的时候,彭校长常自掏腰包,让工友做上两个小菜,请几个好酒的人喝上一顿60度的讷河老白干。他的酒量很大,一瓶二锅头下肚,找北依旧不成问题。他喝起酒来神采飞扬,和大家说说唠唠,亲热得很;他笑起来也很豪放,与平日里的沉默寡言判若两人。喝到高兴处,他还会把自己的红盒葡萄牌香烟掏出来,一支一支分给大家。他在酒桌上常说:“谁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吱一声就好使,我头拱地也给办去,但工作上不能差事,打开天窗说亮话,必须得干好!”

冬天里,办公室中间搭起砖炉子,冷大劲才会有人过去烤烤手,围着炉子长坐的现象没有了,因为彭校长除给炉子添煤外,从不在炉子近处久留。

彭校长在工作期间很少说好,总是一副严肃的表情。大家对这个平日冷着脸,喝完酒像触碰了快乐神经一般满面笑容的新校长,还都摸不准到底是个啥脾性,除下课时间外,只要他在办公室里就没人敢说闲话,安静得只有翻动纸张和写字的声音。

办公室里少了何三书的随和,多了彭校长的严肃;少了白兰的明快爽气,多了王尚侨的孤僻傲慢。感觉像是由吃哗哗作响的火锅改成了吃凉菜,而且是加盐后搅拌不均的凉菜。原本气氛活跃的办公室一下子冷清成这个样子,实在叫人心里不舒畅。只有当彭校长公出或参加干训的时候,大家才能放松下来闲扯一会儿。

周一,彭校长去县城教师进修校开校长会,大家按捺不住自己,围起炉子取暖。炉子小,只能轮流烤烤。

大家都说今年冬天办公室里的温度比往年低,冷的格外难熬,其实是久坐的缘故。以前何三书在的时候,大家时常围炉子,甚至何三书也和大家坐在一起边烤火边交谈,即使天冷也没大感觉。现在,彭校长一见上课时间有人围炉子,就会两眼射出寒光,叫人一下子冷到心里。

叶立秋烤暖了手回到座位上,转脸看向窗外。一头大肥猪冻得正叼着一缕干草,鼻孔向外喷着白气,急慌慌地从小石头讲台南边跑过去。他自言自语道:“外面的讲台不大不小,水泥面抹得也挺光溜,只是矮点儿。要是再高点儿,就能当乒乓球案子使。能抽上一会儿乒乓球多好,一活动就暖和了。”

“我这儿还真有乒乓球,都是小孩子捡到交给我的,就是没球拍。”边德明拉开抽屉说。

“那好办,我今天回家用破木板锯两个不就行了?”柳丛彬说。

“是个好主意,上体育课的时候还能让学生练练,省得没啥玩的瞎跑。”郑敬仁插话道。

第二天,柳丛彬果真拿来两个自制的球拍,只是锯得边缘像个多边形。大家看了都说行,总比没有强。郑敬仁从村民的柴草垛里抽来一根向日葵秸秆,并捡回两个半截砖头。然后把它们支在讲台中间,算是球网。大家围到讲台边上,左林说应该叫吴主任和叶立秋先来,一个是领导,一个是先出主意的。吴主任推让后接过柳丛彬递来的球拍。边德明把一个鲜红的乒乓球交给了吴主任。他抓在手里笑道:“人家运动员用的都是白球,你这咋是红球?也好,岁数大了,得眼神儿。”

叶立秋也不谦让,接过球拍,拉开迎战的架势。

下了课的学生围成圈看热闹。

吴主任一球发来,叶立秋一拍子打回去。吴主任又一拍子打回来,他哈哈笑道:“还真行,接着了。”叶立秋一个反手把球抽回去。吴主任那边呦一声,“球哪儿去了?”他身边的张柏涛冲着学生说:“小心点儿,别踩两瓣儿了。”有个男生从人群里伸出手来:“给你,张老师。”张柏涛接过红色乒乓球要递给吴主任。吴主任没接,他把球拍往讲台上一放:“还是让给你们年轻人玩儿吧,岁数大了,眼神不灵。这玩意儿贼溜溜的,快得连影儿都看不着,不行。”他笑着走了。

“来,我来。”左林抢先抓过球拍。“两下子就把老头儿打跑了,看我咋收拾你!”他左手把球向空中一抛,右手一抡,“啪、嗖”一条红线直接向叶立秋胸部射来。叶立秋向侧后一闪步,一脚绊到操场上的一块凸起的小石头上,他歪斜着身子摔了一个腚墩儿。

“叶老师中弹了。”于素珍在学生群里笑道。

“哈哈哈……”围观的师生们都笑开了。

赵千枝笑着扶起地上的叶立秋:“你中弹了,回屋好好养着。”

在这一整天里,几乎每到课间都会有人到外面打上一会儿,直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