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屯三百个兵。以逸待劳的三百个兵难道还打不过进攻方的十个?而且地理上占绝对优势。所以我估计三国演义里这里是假的,那个马谡没这么蠢,诸葛亮也不会用这么蠢的人……连我这个只在电视和书上见过冷兵器战争的人都知道的道理,马谡做为诸葛亮的参军会不知道……”
“三国演义本来就是小说嘛,要看这段历史看《后汉书,《三国志”……
一包泡面下肚后,曾仕湖感觉又差不多血满复活了,就跟曾仕友,林振翔说:“你们再休息一下,这里位置比较高,视野好,我想再走走看看。”
“看个屁啊,你还真以为自己是诸葛亮啊……”林振翔大声的调笑道……
曾仕湖又往“凹”字的一边山峰爬了一下,大概爬了十几米,站在了一个大石头上,再抬头往桐树坪村方向看这山,哇塞,果然是一山还比一山高,他在路底的时候,看得到最高的地方就是这个“凹”字关口的两边山峰了。以为过了这个关口,就差不多到了,谁知道再往里面看,却还有另一番风景。里面比这高的山峰还多的是,真是一山连一山,一峰接一峰。看不到边,没有尽头。终于理解了初中时一篇课文写的:“山的那一边,其实还是山……”
要单说这些山的海拔高度这些似乎太空洞抽象,曾仕湖当时也没有海拔计之类的仪器。但只见山峰顶的尖尖似乎顶着天了,山峰中特有的雾霭还比山尖矮,飘荡在山尖的下面。他心想:如果能像孙悟空那样飞到上面,应该伸手就可以摸到白云了吧,但是不知道那白云是像棉花那样很柔软,还是像丝绸那样很顺滑,如果用舌头去添,会不会像棉花糖那么棉那么甜……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曾仕湖想起了***的《十六字令,山
再看这些山的长度,可谓是南看不到头北看不到尾,像一条条长长的巨龙由北及南宛然的卧在大地上。乱石、峭壁、巨树、大藤、满山遍野都是。因为时属季夏,山上更是层峦叠翠,郁郁葱葱。路两边,高大的枫木,樟木,桐木参天耸立。低矮的白蜡木,红箪,白箪长在这些高大的树木之下,形成植物共生态。让这些高树的下面看起来一点都不空洞,一眼望过去都是高低参次不齐的绿。中等高度的杨梅树,钓梨锅树,山胡椒树则自成一派,上面缠满了不知名的藤子。各种不知名的低矮灌木丛,青藤、紫藤、红藤更是随处可见。在夏天猛烈阳光的照射下,绿得要流出油来……
又见那峭壁悬崖之间,沟壑深涧纵横,小溪泉水激流而出,似白练,似珍珠,似翡翠,似碧玉。飞流直下,重重地摔到下面石壁上,水花四溅。又如九天玄女从天上倒下无数银珠……
正当曾仕湖看得入迷之时,只听到曾仕友和林振翔在下面叫:“仕湖,赶路了哦,别看了,再看你也成不了诸葛亮……”
过了这个关口之后,山路却又是另外一般景色了,不再是沿山盘旋而上了。而是依着山的另一面蜿蜒而进,像一条无限长度向前延伸的长蛇,跨涧过沟,翻山越岭……
“蛇,是过山风。哈哈,仕湖哥,振翔,我们的油锯有了。”因为曾仕友体力好,一直走在最前面,突然大喊一声,朝两个后面的伙伴打着招呼。
曾仕湖往前面一看,吓得浑身起了鸡皮疙瘩。连连倒退几步,还边拍胸口边想幸好我没走前面。
只见一条四五米长,约成人手臂粗,褐白相间花纹的大蛇就横卧在路上,大蛇看见曾仕友的单车在它约四五米前的地方停下来时却一点都不怯,把头抬起来约半米高,头扁得像个饭勺,吐着信子,怒目而视,缓缓而进,似乎准备进攻曾仕友。
好个许司令,果然艺高人但大,只见他把单车轻轻往路上一放,后退两步在单车后架上一拔,取出一个木三叉,把丫口对着大蛇,边慢步向前边骂道:“不知死的畜生,如果你见我没停车就立马钻草丛老子拿你没办法,你倒想咬老子,那只能拿你去换油锯了……”
大蛇也感觉到了危险,把头抬得更高了,还向木叉喷着毒液。但曾仕友却好像还想调戏一下大蛇,把个木叉沿蛇头方向转了几圈,大蛇也把它的蛇头跟着木叉的轨迹转了几圈……
一个大跨步,同时曾仕友的猿臂再把木叉往前一送,木叉瞬间暴长两米,把那丫字准确的叉到了蛇的五寸那里,死死的按在地上,蛇也把整个身上死死的绞到木叉的柄上……
“还想咬我,你奶奶的,如果你再大十倍老子可能有点怕你……”
曾仕友边用他那只大手去抓大蛇的五寸,一边又对着那蛇骂。接着又朝林振翔大喊:“振翔,快点把我单车货架上那个布袋子拿过来。”
妈的,原来这家伙早有准备,连木叉和布袋子都准备好了。不过细心的曾仕湖也发现,林振翔解布袋时手都在发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