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章 十门两派  半壁黄花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买辆奔驰拉你绕村里跑两圈,这多拉风。你少说我们几句,又不是我们不愿意干,你在家里不知道,人家广东和东南沿海那些地方很发达,人家上班就在自己村子里上班,哪像我们盖士村,什么也没有,只能外出打工。”

“你们几个就是吃不下苦……死懒怕动弹……懒得烧蛇吃……”

“我们不是的,要学手艺里,学了手艺好有饭吃,有钱赚”

都说人老如小孩,返老还童。老人家在儿女们面前吹胡子瞪眼睛的,在孙辈们面前却跟小孩过家家一样,打又打不得,骂又骂不得,爷孙五人就这样斗嘴,你说一句,我回一句。

坐在一边的舅大龙爷还因为刚刚提起外甥英年早逝的事情在暗自伤神,听到这爷孙几人的斗嘴,也舒展了眉头,加上大龙在旁边劝慰,都是过去的事情了,要往后看,日子都会好起来,生活会一天比一天好。听盖大龙这么说,老人家心情逐渐恢复,再看那一头爷孙五个拌嘴,这一幕把大家都逗笑了。

四个小辈还不服气,扯上大龙叫他给评理,说大龙在外打工多年,见多识广,学车是不是很有前途的手艺。

大龙只能笑着说,学车呢,考C照开小车,已经是出社会一项基本的技能,算不上手艺,要是考B照,开货车那是算一门手艺,不过跑车尤其是跑长途比较辛苦。

“古人讲的好,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你们四兄弟学开车,也算是继承祖业了。”大龙舅爷听孩子们议论学车的事情,插了这么一句。

四兄弟追着问舅爷什么叫继承祖业,舅爷端起一杯酒喝掉,叫他们听爷爷盖作平的话,这些盖家家族的事,问盖作平最详细。

盖大龙1岁就离开盖士村到省城去读书,后来又到外地打工。一年回来一次,对于盖家家族的事情也不是很了解,也想听听老一辈讲讲家族的事情。就执意要给盖作平倒几杯酒,权做润润口,请他讲讲家族故事。

盖作平三杯酒下肚,面不改色,喝口茶,点起烟,慢慢的讲来,旁边几个年轻人竖起耳朵听。

为什么荣、华、富、贵四兄弟是继承祖业,这还得从盖家的十门二派说起。当初盖家两兄弟移民南乡县盖士村后后一共养育了12个儿子。这12个儿子又继续繁衍,在清朝初期形成一个庞大的家族,盖氏后代越来越多,见面都不知道相互辈分叫啥。为了捋清宗派门人关系,就按12兄弟的顺序排列依次分为十二个门户,也叫宗门。后来有两门人移居外地,其中一支门人迁移到汉江边上,成为渔民,叫渔江派,另一支门人迁移到大巴山里,成为猎户,叫猎山派,这就是十门两派的来源。

这十门人中,因为当初12兄弟年龄差异较大,靠前的几门人是当哥的,当时刚到南乡县,生存为先,全部作为劳力开荒种地养活族人,所以这几门人都是以种地为主。中间几门人出生后有饭吃,但是整个家族没钱,就学手艺做匠人,给人做工挣钱。像木匠、铁匠、瓦匠、石匠、杀猪匠、车把式都是这中间几门人。等到最小的那几门人出生时,盖氏家族有粮吃,有钱花,就开始重视教育,家族出资供几个年纪小的读书识字,不过几百年间没出过举人,连秀才也是屈指可数的,最小这几门人以郎中、先生、画师为主。

盖荣四兄弟属于中间那几门的,祖上都是给人赶车的车把式,放到现在就是跑货车的司机,就是这个原因才讲他们是继承祖业。

盖润富是他们四兄弟里脑壳转的最快的,听大爷说完就提问了。

“大爷,你说是10门人分前中后三大门。问题是10除以3是3,还余1,这个也分不匀呀。”

盖作平正讲在兴头上,听见盖润富提问,更加来劲了,喝了口茶,又点上一支烟,慢慢悠悠的讲来。

原来这十二兄弟,除开迁移的两门不算,就是十门人。按年龄大小排列就是:一门、二门、三门、四门、五门、六门、七门、门、九门、十门。大门子就是一门、二门、三门,中门子就是四门、六门、七门,小门子就是门、九门、十门。对应的就是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这样一直排下去。

因为大门子的先人年长,去世的早,他们的儿孙辈跟中门,小门的父辈活在一起,一代代传下来,到现在辈分偏低,中门子人的先人比大门子年轻,比小门子年长,一代代下来,辈分相对适中,小门子的先人年纪最小,年长的哥哥们都去世了,他们和哥哥的儿孙辈在活在一起,一代代传下来,到现在辈分比较高。

“这就是为什么盖大龙才30几和我60几老汉是平辈兄弟伙的关系。你们四个跟你老辈子错10几岁是差辈爷儿伙的关系。就像我这个辈分,大门子的有些人叫我爷,小门子的有些人我又叫人家爷。这个是祖上排下来的辈分,和年龄大小没有关系。在盖士村,有些老汉七十岁了把三岁小娃叫老辈子,叫爷的都有,有的小娃把我叫哥的也有,这个就是辈分的关系。”

几个小辈听得津津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