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九章:土木之变(中)  无稽传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成人,罢了,一切都过去了。”继而端起酒杯,扫视众人,道:“来来,大家一起喝酒!”

席间顿时热闹起来,我没有喝,仍然冷静地看着众人,那位李多元亦是如此,甚至有些虎视眈眈看着我了。

土木之变一】

巴图喝了几杯酒后,满面红光,大笑道:“这天正好可以去打猎,草原狼多,每年都偷吃我的牛羊。你们都是习武之人,前面不远就是土木堡,再往前,就是大草原了!”

他的话,顿时让大家心一沉,一时安静下来。

土木堡是大明永远的痛!正统十四年七月,瓦剌也先侵犯边疆,大明当时的英宗皇帝,年纪轻轻,在司礼监太监王振的怂恿下,不顾朝中大臣的反对,冒然组织京师二十万,号称五十万,御驾亲征瓦剌。结果,在土木堡被瓦剌军击溃,全军覆没,六十六名朝中大臣阵亡,朝堂为之一空。而英宗皇帝被擒,王振亦被愤怒将士所杀,史称土木之变。

也先原本以为俘获英宗皇帝,可以从大明身上捞到很大一笔,结果在于谦的倡议下,文官们推举英宗弟弟郕王为帝,是为后来的景帝,稳定住了京城局势,自然毫不理会也先的敲诈,积极备战。也先大怒,带着英宗攻打北京城,结果被于谦击败,一年之后不得不把英宗送还给大明。

虽然大明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但也是元气大伤,这么多年来,对于边陲一直是防御。更重要的是,后来发生的事情,诸如南宫软禁,夺门之变,以及处斩忠臣于谦等人,让大明感觉颜面尽失。

虽然是五十多年前的事情,但大明上下,对此还是很忌讳。如今这巴图轻易说出来,而且他还是蒙古人,大家一时面面相窥,竟然不知该如何回答。

汪夫人见场面有些发冷,已经察觉到是土木堡的原因,不觉笑道:“我家汉子,说话口无遮拦,大家不要介意。大明和蒙古早已经化干戈为玉帛,陈年旧事就让它过去吧。来,我敬大家一杯!”

说着,伸出芊芊玉手,捏着酒杯,略转了转,一饮而尽。她的话让大家又放松下来,林生不动声色地跟着喝了一杯,其余人也是纷纷饮酒。巴图如同做错事的孩子一样,满满地喝了一杯。

林生忽然叹了口气,道:“这事都过去许多年,说说也无妨。睿皇帝聪明过人,勇武担当,虽有北狩之苦,然吉人天相,重返大明,励精图治。倒是那也先,死无葬身之地。天道轮回,总归是有正道的。”

殷周一旁笑道:“不是我打击你老兄,昔日大明二十万将士,葬身于土木堡,满朝大臣十室九空,可谓千古未有的大败,可追溯到当年的靖康之耻,有过之而不及!他虽然回到大明,也被软禁了年,还不如在蒙古时快活。我们常常说塞外之人是蛮夷,而我们做的,却是蛮夷的事!”

这正是我们所忌讳的,偏偏殷周说了出来。巴图听了,满面红光。我们都有些沉不住气,林生扫视众人一眼,道:“不错,殷先生说得是。大明历来都是天子守国门,从来都是血气方刚,外敌入侵,睿皇帝亲自出征,虽然被俘,却没有投降,无论生死关头,还是美女佳肴,睿皇帝都不愧为大明皇帝。至于归国之后,那是家里的事情,我们做臣子的,无权过问。”

殷周端起酒杯,敬了林生,然后说道:“只是这位皇帝,复位之后,便杀了大明栋梁之臣于大人,而且还给那位王振修了显忠祠,呵呵,可惜大明二十万将士葬身土木之堡,却不如一个祸国殃民的太监。可叹,可叹!”

林生听了,依旧不动声色喝下一杯酒,道:“殷先生一向自诩博学多才,可知道这土木之变,背后的事情吗?”殷周呵呵一笑,道:“我知道兄台是内官,不过你可是嫉恶如仇,从不粉饰太平,莫非今日要给我们讲讲真事?”

所有人都被殷周的话吸引,继而把目光齐刷刷落在林生身上,他似乎下了很大决心,道:“今夜在此也是一种缘分,咱家说的,也是先辈留下来的,至于对错,你们听听便是,切不可妄加评论。”

大明王朝从来都是血气方刚,特别是迁都北京之后,三代皇帝的努力,开创了强大的帝国,世间的繁华,渐渐衍生出歌舞升平的局面。宣德朝后的三杨开泰,随着英宗皇帝的长大,慢慢打破了,逐渐转移到以王振为首的内监手中。大明的权力从来都在三个人手里,一个是文官,一个是太监,一个是皇帝。每朝每代不是文官压过了太监,就是太监压过了文官,皇帝往往根据好恶,选择取舍。王振是英宗的老师,英宗从来都很尊重这位老师,从来都叫他先生。王振是司礼监太监,几乎所有外臣都在他面前低声下气,世人皆说王振专权,甚至毁坏了太祖皇帝留下的内侍不得干政的铁牌。王振的跋扈和文官们等待时机的反扑,导致了大明无可挽回的局面!

当统一蒙古的瓦剌,屠灭了黄金家族之后,目光转向了南方的大明。也先绝对是一代枭雄,他梦想着恢复大元的统治。仁宣之治的大明,国泰民安。歌舞升平的背后是兵备松懈,空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