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九章  皇子河水向东流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北魏帝都,辽金京华,明清重镇,这些言语承载山西大同辉煌的过去,但现经历了岁月的洗礼的他重新站在人们的视野当中昭示天下,他不曾离去。现在他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中国的煤都。

大同就是一张响亮的金字招牌。无论在哪里,只要打上大同两个字都能要上个好价钱。这也深得黎城县的老百姓的认可。商人们当然不会忽视百姓的需求,他们隔三差五地包车去山西拉煤。煤只要运到黎城县,根本不用发愁销路,用不了几天,一车煤准能见了底儿。

守喜之所以能靠上这么长久的活,就源于他的不爱操心。他总是埋头开自己的车,只要价格谈拢了,至于你拉什么,他从来不去过问,只要不触碰违法的底线就行。老板之所以喜欢这样的司机源于煤炭里猫腻。他们有个秘密不愿意让人知道。每次出去拉煤的时候,老板们总是装上一车半的煤,留下半个拖挂拐到发电厂装点没有着透的煤砟子。等回来的时候他们把这写免费的煤砟子混在煤块里一起打碎,最后制作成了煤球跑到了千家万户。

夏天不是煤炭销售的旺季。这不比往常,隔三差五地要去一趟山西。现在随着车子越来越破,社会上出现了许多自家购买的货车,他们把价钱压得很低,这些车队里的老年车根本没有太多的优势,很多活也拉不了,守喜只能坐在家中等候着煤老板的电话。

终于等到了出车的机会。

两个娃儿头一次跟着父亲出车,眼睛不停地环视着四周。他们感觉一切都很新鲜。像是探险家一样四处打量,寻找着他们心目中的契合点。爸爸口中的盘山公路到底是什么样子,他们还没有见过,到了午休时间,两个人仍然等着双眼,生怕遗漏一处美景。

孩子们对什么事物都感觉到新奇,兄妹俩不停地问东问西。守喜感到异常兴奋。有个人说话还真不错呢,至少不用吸烟提神了呢。路上车辆不算多,没过中午就已经到了山西地界。

过了几个长长的隧道,两个孩子是在坚持不住,在黑夜般的隧道中睡着了。守喜扭头看了看睡着的兄妹俩,车子开得稍微慢些。这条路他太熟悉不过,不知道跑了多少趟呢。哪个地方有上坡,那个地方有急转弯,他都烂熟于心。对于着多年的老司机来说,盘山公路总是他们的噩梦,上山时还好说,下山的时候最危险,持续的刹车、频繁地会车给满载的车辆造成极大的危险。一不小心就要掉进车子边的悬崖中。再拐个弯就是盘山公路了,他不准备叫醒孩子。毕竟没有带着孩子走过这样的路,他心中也没有个底儿。在一阵颠簸后,儿子醒了。他的眼前出现了龙一样的发白的路缠在一座座大山上。哈哈,这就是盘山公路呀,爸爸,这盘山公路有点像是倒置的粽子呀,五花大绑的。王文徽兴奋地喊道。守喜没敢扭头,眼睛盯着前方支吾了一声。车辆继续往上爬。儿子叫醒了睡着的妹妹。妹妹也趴在玻璃上往外看。真是惊险壮观呀。妹妹看的目瞪口呆,她头一次看到这样的公路呢。她猛然间往右边一看,吓得赶紧往左边挪。“爸爸,车子要掉下去了!”守喜也不去理会女儿的惊叹。对他来说,盘山公路就是如此,既不觉得惊险也没有感到平淡。这些老司机们早已经麻木而已。他清楚这里的危险性。等到了山顶,守喜对孩子们说:“你们俩睡会吧”。两个孩子根本没有听懂父亲的温馨提示。紧接着车辆持续俯冲时,他们才感觉到父亲刚才说的话的含义,确实该睡会了。他们俩把脸埋在了后边的沙发座上不敢抬头,任凭耳边的风声呼啸而过。

在惊心动魄中,车子开到的大同。还没有轮到装车,守喜排了队,就锁上车门带着孩子去附近的超市闲逛。

这里的人似乎根本和黎城县的是一个时代。大街小巷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汽车。从小汽车上跳下来的那女总是那么不合群。女孩衣服短的要命,一走路都能看到内裤呢。拉着两个孩子不适合去看这样的风景,遇见这个场景总是胡乱问些问题让两个孩子抢答。超市里摆满琳琅满目的商品,这里的货物大多数没有见过。这三个外形来的人在超市里逛了一遍又一遍。第一遍纯属过眼瘾,直到第三遍的时候才有意识地去寻找自己想买又能买的起的东西。

等孩子逛累了,三个人每人掂了一桶带饭盒的方便面,这些事他们的最爱。孩子们常催促着守喜给他们带不同种类的方便面,至于桶装的面,他还是第一次买,不是其他地方没有卖的,而是这一样一袋子面贵的要命,也不太实惠。今天两个孩子头一次跟着自己来出车,守喜也毫不犹豫地买了几桶算是对孩子的奖赏。

煤场里的夜黑的发亮,趁着月光四处望去,总能感觉有不同的镜子在反射光芒。

夜深了,两个孩子头一次在车头里过夜,车窗外的景色虽然不那么美,但是这足够吸引着两个孩子的眼光,这真是一个不一样的体验呀。

过了好久,三个人挤在车头里睡着了。睡梦中,儿子笑出了声……

第二天,天蒙蒙亮,硕大的煤场不时传来机器发动的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